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10-01-31

2010开年之作: 孔子的历史与历史的孔子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9 通过 创造社新任社长宋石男 作者:四一

孔子的历史与历史的孔子

——从春秋到当代

 

宋石男

 

"实在的孔子死了,不能复生了,他的生涯,境遇,行为,丝毫不能变动了。可是那历史的孔子,自从实在的孔子死去的那一天,便已活现于吾人的想象中,潜藏于吾人记忆中,今尚生存于人类历史中,将经万劫而不灭。"

在历史与现实中,孔子的形象常"被百变":他是君子,是学者,是老师,是圣人,是素王,是被打倒的"孔家店"店长,是被斗臭的"孔老二",是怀揣帝师之梦的知识分子的充气娃娃,是大国崛起中必须拉出来遛遛的吉祥物。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一演就是2500多年的大片:《孔子之变》。

 

生平:"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礼记·檀弓》记载了他死前的梦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虽未必可靠,但饶有兴味。那是一个清晨,孔子早起,背手拖曳手杖,逍遥于门,自作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听见了,趋而入。孔子就告诉他,昨夜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殆将死也"。七天后,孔子去世,葬鲁城北泗 上。弟子皆服丧三年。惟子贡在墓边结庐六年,然后去。

孔子活了73岁, 在当时不算小数目。此前一年,他钟爱的弟子中年纪最大的子路去世,他哭子路于中庭,有人来拜,则回拜。再前一年,他钟爱的弟子中年纪最小的颜渊也去世,他 哀伤地说:"噫,天丧予"。在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如丧家狗的大半生中,这两名弟子一个得其"用世",一个得其"传道",现在均离他而去。而在他的晚年,还有丧子之痛以及绝笔获麟的浩叹。即使夫子仍坚信"吾道不孤",但他的心上,是否也有说不出的孤独与悲恸呢?

向死而生,我们且从夫子的死走回他的生。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个大力士,与颜氏女野合,祷于尼丘(在今山东曲阜),生下了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后人多有为孔子维护,称野合一事有误,不过我却比较相信太史公。他对孔子赞叹而钦佩,称之为"布衣至圣",大约不会杜撰孔子的"私生子"身 份。

孔子15岁就"有志于学",少年曾出仕,当"委吏"与"乘田"这样的小官。大约30岁 退仕,设帐授徒,此后终身为教育家,号门下弟子三千。热心入世的孔子在执教的同时,也不断周游列国,谋求干进,以实现自己以复古为主的政治设计,以仁为核 心的政治抱负。遗憾的是,孔子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道德家与教育家,却不是足够有力的政治家。在他周游列国的数十年中,只在鲁定公手下有过短暂的辉煌,位至卿 相。当时,孔子成功在夹谷解决了一起外交事务,并谋划削弱国内权臣势力。隔壁邻居齐国紧张了,赶紧送定公八十位美女,使之三日不朝。国内的权臣大概也一起 反弹,夫子只好去鲁,算起来他当大司寇还没到四年。此后孔子仕卫去卫、过匡过蒲,再逐于鲁,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颠沛流离,难逢善境。在著名的"陈蔡之厄"中,他七日不火食,脸有菜色,不过仍能苦中作乐,自为弦歌。晚年孔子回到故乡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偶尔也预闻政事,但大概只能算个吉祥物,并不为当轴重视。

在郑国时,曾有人形容孔子像条丧家狗,孔子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说:"说我像丧家之狗,对极了,对极了!"后来有学者就用丧家狗来描述孔子一生的状态。在我看来,孔子欣然接受这一称呼,除了感怆身世之外,更是一种幽默感的表现。孔子其实很有点拧巴的乐观与温吞吞的幽默感。譬如在卫国见著名性解放者南子夫 人,子路怀疑他有咸湿口味,他就捶胸顿足地发誓:"我要是有歪念头,老天爷就弄我,弄我!"再譬如途径宋国,大司马桓魋要搞他,他一边慷慨激昂地大讲"上 天赋予我好德行、大使命,桓魋这家伙能把我咋地?",一边却又低调行动,"微服过宋"。后人常以为孔子迂腐,却不知孔子真身不但不迂腐,而且现实得可爱。

与"丧家之狗"对应的,是《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在安排自己殡葬时的一句自况:"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郑玄注曰:"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如此看来,说孔子是"丧家之狗"或稍嫌刻薄,说他是"丧家之人"就刚刚好了。后世又爱称孔子为"素王",也即没有土地、并未真正册封的王。那么,我们也可以抬爱一下孔子,称之为"丧家之王"。

不过,孔子所畏惧担忧的,其实不是"丧家",而是"丧斯文",也即"道不行"。在他奔走栖遑的一生中,其道从未大行,此种畏忧也就始终如蛆附骨、如影随形。

那么,孔子的道究竟是什么呢?

 

思想:"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可惜并未对"道"明确界说。后世对此陈说繁多,我比较接受杜维运的说法——孔子之"道"所关注的是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他强调将 人类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活而非死亡,在人而非神上,进而试图建立起一种行为规范和是非标准。于是"天下有道,庶人不议"。

通往夫子之道的路上,有三块碑石不能忽略:仁、礼、政。

"仁" 在《论语》中四处出没,弹性极大,但也有框限。"仁者,人也"。"仁"就是人之美德,人性之善。孔子是乐观派,相信人性本善,人生而正直,也相信人人皆可 通过自我努力实现"仁"的可能性。"我欲仁,斯仁至矣",条条道路通罗马。后来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皆圣人",李贽说"人人皆可以为圣",正是受这一理念启发。

"仁"既强调个人道德修为,也暗含社群意识。其展现在公共生活中则是依靠"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问,什么是"克己"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么"克己"跟"复礼"其实都建立在"礼"之上。

按照胡适的解读,孔子的"礼"有三层含义,一是家庭社会国家的组织法。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规定了伦常秩序关系,也定下了2500年儒教中国社会"三纲五常"的基调。二是节制人情。并非无欲或去欲,但需要"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三是以礼乐仪式涵养性情,养成道德习惯。墟墓之间有哀的空气,宗庙之中有敬的空气,而礼乐正是酿造此等空气的首要手段。

为胡适所忽略的,还有"礼"的复古意味。孔子坚定不渝地好古,将自己定位为此前2500年华夏文明尤其是西周文明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而在继承与传播中,他本人也成为了创造者。"复礼"之"复",并非全盘克隆,也是一种创造,就如他"删而不述"的《诗》、《书》、《春秋》等著作,本身就是一种蕴含了强烈道德褒贬的"述"。

由 "仁"与"礼",则导向孔子心中的"德政"。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 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 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很遗憾,孔子所处之时代,是武力的时代,是"处士横议"的时代,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时代,是所谓"邪说暴行有作"的时代。温吞吞的泛道德主义并不能得到统 治者的青睐,甚至也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我们看孔子经常遭到隐者如接舆的嘲笑,平民如郑人的调侃,农民如荷蓧丈人的讥斥,就知道他虽号有三千门徒,在 民间却并不能讨得人们欢喜。庙堂既不得其用,江湖也不得其容,孔子遂常有牢骚满腹。他一会儿说:"知我者其天乎!"一会儿又重燃希望:"苟有用我者,期月 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其实他在鲁国为大司寇,也有三年,却依然被逐。绝粮于陈蔡的时候,他在荒野中大声朗诵《诗经》,然后凄凉呼告:"吾道非邪?吾何 为于此?"这一幕令人鼻酸。不过孔子终是个拧巴的乐天派。有次子贡跟他开玩笑,问师傅您这手艺还卖下去吗?他笑眯眯地回答:卖啊,卖啊,我待贾者也。

雅斯贝尔斯曾评论说,孔子的局限在于,面对邪恶和失败,他只是庄严地悲叹和忍受,而没有从痛苦的深渊中得到任何促动力。这种局限性,正是孔子没能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孔子的历史作用是奠定了儒家以道德伦理为核心原则的基调,也即组成社会的是人而不是法,因此道德教育比法律制裁更重要。不过,尽管儒家思想在传统 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秦以后的中国历代所秉承的基本政治体制,却是法家的设计。自西汉董仲舒以后的儒家,渐渐为帝国政府创建出一种新的哲学基础,使得儒 家官僚政治与法家君主专制主义得以携手并肩。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儒家伦理更易为人接受,"礼"也渐渐融入法律。瞿同祖率先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法律的儒 化"问题,而其实质,在我看来,也即去规则化,去法治化,而归于人情化、人治化。这一切的思想源头,又始于2500年前那位栖栖遑遑奔走大半生的理想主义者、泛道德主义者、学者、教育者——孔子。

 

历史变迁中的孔子


就像"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每个时代也有一个孔子。顾颉刚曾说:"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时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为君子了……"顾颉刚说的"现在"是民国,至于我们的现在,则孔子似乎又要成为圣人了。

孔子本人,对"圣人"的头衔是敬谢不敏。他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当子贡奉承他"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他又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的成圣,起点在战国,两大推手为孟子与荀子。孟子以孔子为集大成的"圣之时者",荀子则以其为"备道全美"之"圣人"。究其实质,乃是要借赋予孔子圣人地位,来维护儒学在多元竞争的思想格局中的强势。不过,在战国时期儒学并未成为官学,也不具备垄断地位。

孔子之封王,转折点在西汉董仲舒发端的"独尊儒术"。如林存光所言,西汉儒者塑造的孔子形象,乃是偏重其"外王"之功,借以实施大一统帝国政治与文化的整 合。其后的纬书作者,更进一步将孔子帝王神怪化,连外形都搞得稀奇古怪,号称有"四十九表",什么洼面、河目、海口、牛唇、龅牙、龟脊、虎掌云云,总之就 是怎么不像个人样怎么弄。

魏晋南北朝期间,儒学渐微,释道二家风行,孔子暂时轻松了一些年头,不过司马氏宣称以孝治天下,供的牌位还是孔氏的。抵制隋唐,儒学仍未复兴,但以韩愈的"道统论"和李翱的"复性说"为转关,渐渐启发了宋以后的"成圣"理论。

宋明道学家所借重孔子的,与西汉恰成反面,不再是"外王",而是"内圣"。汉儒塑造的孔子是受天命为帝王制作立法者,宋明道学家则更推崇孔子的传道之功,并 使其成为绝对真理的人格化偶像。孔子不再只是帝王师,而且活在每个人的心性中。所谓"学为圣人",实际上是将自己完全交出去,交给孔子这个"老大哥"。但 有几人能将自己真正完全地交出去呢?于是道学之末流,不免沦为"假道学"。

有清一代,执政者倡导的是宋学,民间的主流却是汉学。孔子在清代有点像"虚君共和"中的"虚君",虽仍是孔庙中吃冷猪肉的老大,实际上却被架空了。官方推崇的是二程、朱熹,民间膜拜的是郑玄、孔安国。孔子的形象要么通过程朱被显现,要么通过郑孔被显现,其真身则更加隐晦。

晚清康有为借其著作重塑孔子形象,实质是为政治改良开路,但并未遂愿。1905年 科举制度废除,儒教赖以与国家政权及社会生活建立普遍关联的基础丧失。辛亥后,袁世凯借尊孔复辟的闹剧,旋被粉碎,"孔教"形象因之大跌。随后的新文化运 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吴虞、易白沙等为主力的批评者,则使儒教势力在中国遭到巨大破坏,孔子也被初步还原成一个布衣学者。有意思的是,上述诸人 基本只反"孔家店",对孔子本人仍存好感。譬如陈独秀就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五四的批孔,实质是去 除孔子身上负载过剩的价值,进而摆脱庙堂权力以儒教为工具的各种控制,重新确立人的思想自由与人格独立,为"德先生"、"赛先生"进入中国开路。

有破即有立,作为对新文化运动的反动,新儒家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为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等。其学说各异,但大体上均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秉承"中体西用"的文化心态,持泛道德主义的理论取向。在思想史上或有相当地位,于经世致用则无足轻重。     

        要之,历代对孔子的尊崇,很大程度上未必是因为信仰孔子,而是信奉控制。出于经济学上的"递增效益",也即在适当的环境下,拥有某种物品会产生更多这样的物品,儒教长期占据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学未必比其竞争对手更优越,但其庞大的既有基础却刺激历代帝王、官僚、民间社会去接纳它、使用它、推崇它。于是2500年来的传统中国,也可被视作儒教中国。但在1911年后,儒教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孔子"至圣先师"的形象,也摇摇欲坠乃至铿然破碎,但为其招魂之声,也不绝如缕。

60年来的批孔与尊孔

 

1949105,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写信给毛泽东,声称"现在决心改造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准备在五年之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8天后,他收到毛的回信,说:"可以慢慢地改。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

但慢慢改恐怕是来不及了。19515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此文作者正是毛泽东,一场文化思想大批判运动迅即弥漫中国。

         批电影,其实是批其背后的封建文化。文中说得清楚:"象武训那样的人……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 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当马~列~主~义一统意~识~形~态江湖,所谓"封建文化"自是不能容忍的异己、糟粕,而孔子及儒家则首当其冲。此后十数年中,孔子及其学说再未能走上台面,打破沉默。

    
         下一次打击出拳更重。196661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 神》,声称要"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稍后,著名的"文~革~十六条"将"破四旧"明确定为文~ 革的重要目标。在"破四旧"运动中,包括各地孔庙在内的古迹大量被砸毁,包括各种儒家经典在内的古书大量被查收。直到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红~卫~兵运动渐歇,"破四旧"才随之稍息。

    在上述两次运动中,孔子及儒家均属批判、破除对象,但尚未被单拎出列。直到197374日,毛~泽~东指出:"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两个月后,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说:"我也是秦始皇……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19741月,毛~泽~东批准转发江~青主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迅速展开,当时著名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一个不参与批斗"孔老二"的。梁漱溟也许是一个例外, 他写下《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回护孔子之情,犹如拳拳哀鸣。王季思则是另一个例外,他拒绝批评儒家主义而遭受迫害。 毛~泽~东 发起的"批林批孔"、"尊法反儒",有其实际政治考量,比如鞭尸林~彪、警告周恩来等,也有其意识形态功能。孔子的哲学,是人本主义,国家利益的意味并不 浓;法家的哲学,则是国家利益至上,而这国家利益,又可与君主专政互换。法家与儒家势力的消长,也意味着君权国家与士绅社会之间的强弱。"尊法反儒"的 背后,是毛~泽~东对丧失权力的恐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孔子的形象,至此也跌到历史低谷。转机在1980年代到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部分承认与复兴,但并非时代主流。1980年代,是大规模介绍西方哲学、政治、经济思想的年代,是言~论~ZIYOU和新~闻ZIYOU初步复苏的年代,孔子及儒家可以有一席之地,但并非思潮中心。其时复兴儒学较有影响的民间机构是中国文化书院,官方也设立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一~9~8~久年以后,或是由于填补信仰空白的需要,大陆~新~儒~家主义迅速兴起,以蒋~庆、陈~明为代表,时称"南蒋北陈"。蒋~庆以"政~治~儒~学"闻名,他的复古姿态激烈而坚决,倡导读经,批评西方文化,鼓吹中国文化NO.1, 行事执著而近迂。陈明则不惜余力为"文化保守主义"正名,同时为儒学鼓吹,声称其在当代中国仍能发挥政~治~重~建、文化认同、社会融合、修身安心的作用。有趣的是,"自~由派"将陈~明斥为"MIN~族~主~义~分~子",而MIN~族~主~义又将之斥作"汉~奸",可谓左右不逢源。事实上,蒋~庆与陈~明都常同时受到官方学者(如方立天)以及自~由~主~义者的批判。

如果说蒋庆与陈明还基本坚守"民间立场"与"文化立场",那么甘阳后来提出的"通~三~统"学说,则直接是帝师之梦的再现。所谓"通~三~统",是试图打通"孔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并由此建立"新~改~革~共~识",通向"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我看来,新儒家的种种学说,从文化角度或有收入博物馆的价值,从现实角度则是打扮得古香古色其实异常简陋的政治玄学。儒教乌托邦不能建立于社会实际之上, 也不符合现代文明大势,试图唤醒沉睡的古尸,提出新旧斑驳的意~识~形~态来推动进步,其实质如果不是退步,就是白日梦甚至噩梦。

然而,中国大陆民间的儒学复兴,渐有与官方倡导的文化复兴合流之趋势。先是DANG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后是DANG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搞"文化大发展",二者均藏着在新的政治意义上复尊儒学的兴味。20099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儒学会议上发言强调,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儒学,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由官方主导、民间迎合的新一轮儒学复兴已然拉开帷幕,且是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中展开。与之相应的就是设立儒学社科基金、办国学院、祭祀孔庙、倡导汉服、对海外输出孔子学院等(中国近年在海外大搞孔子学院,其实质是借尸还魂。因为已无可输出的意~识~形~态,又偏要找个标签来推销中国的意~识~形~态。总不能让李小龙当中华文化的代言人吧?),乃至寄托在报刊、书籍、电影上的儒学潮流。在此种潮流中,又渐渐实现了儒家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政~DANG~文化等层层递进的概念置换。而新~权~威~主~义,新~国~家~主~义的大手,也悄然伸出。

结语

 

海外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曾说,西~化知识分子对儒家的痛击是今日儒门惨淡的原因之一,但是真正的杀伤却是来自非学术、非文化势~力的腐蚀。企图利用先圣先贤以维护既得利益的政客,不仅不能达到推行孔教的目标,反而把儒家的象征符号污染了。

        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称孔子为布衣,也称至圣,但要点只落在"学者宗之"。100年前,章太炎作《驳建立孔教议》,说"孔子所以为中国斗杓者,在制历史、布文献、振学术、平阶级而已"。如此看来,或许还原孔子的文化学术地位,将之置于如列文森所言的"历史博物馆"中,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尊儒吧。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2010-01-29

狄马喜欢的二十五本书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8 通过 思想的防空洞

『作者按』此文是应贵州文联《艺文四季》戴冰编辑的约请写下的,原想简单易作。谁知动起笔来却很琐碎、麻烦。教训是,以后这类约稿不敢再轻易应承了。

 

狄马喜欢的二十五本书

█狄马

 胡适的声音

1,《胡适的声音:1919-1960:胡适演讲集》胡适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这是一本胡适的演讲集。书中汇集了胡适从1919-1960年的演讲词25篇。举凡教育、学术、修身、创作等事体无所不包,但对我启发最大的有两个方面:1,胡适以亲历者的身份,说清了作为一场学生运动的"五·四"之所以在后来能成为一场启蒙运动的原因;2,白话文之所以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一举击溃风行千年的文言文,主要是因为白话文是用活的语言作活的文学,符合人情物理。文言文作为一种死的语言在世千年,不是因为它比白话文高级,是因为它作为国家统一考试的钦定语体,可以给文人士大夫挣来名利。就像现在的教授也未必人人喜欢"学报体"、"新华体",只因它能评职称、分房子,故不得不匍匐作小,忍气书写。

 致命的自负

2,《致命的自负》[英] F·A·哈耶克著  冯克利 胡晋华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这是哈耶克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副标题"社会主义的谬误",大致可以概括本书的主题。哈耶克写作此书时已届耄耋之年,原计划是以"社会主义是否是个错误"为题,在巴黎这个西欧左翼思想的大本营和论敌设场斗法,但这种带有严重中世纪骑士风格的构想很难落实。比如社会主义的代表是谁?由谁来推举?最后是在同道的鼓动下,把原为论战准备的发言提纲扩展为这本专著。它可以看作是哈耶克对自己终身反对计划经济,毕生探讨市场文明运行原理的一次总结。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的也是不能计划的",因为知识的分散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决定了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机构或头脑可以对他们进行计划。如果非要这么做,那就是一种"致命的自负"。

如彗星划过夜空

3,《如彗星划过夜空》林达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2006年3月第1版

 

这是旅美作家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前三种因本人写有《林达是谁》予以绍介,故不赘述。单说这一本甚是了得。它主要围绕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人和事,来讲述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其中为多数中国人所陌生的情景是:制宪会议在遇到重大分歧时所表现出的忍耐和妥协,还有这些老牌"绅士"到教堂里寻求上帝支持的动人画面。文笔轻松,如话家常,这些风华绝代的英雄人物"如彗星划过夜空",只留下他们制定的一部宪法一管几百年,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通往奴役之路

4,《通往奴役之路》[英] F·A·哈耶克著  王明毅 冯兴元等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8月第1版

 

这是经济学家哈耶克最负盛名的一本书。令人惊奇的是,本书作者并未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过一天。此书出版时的1944年,斯大林王朝的"大清洗"和"肃反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伟大思想家惊人的预见能力就体现在这里。

他清楚地洞见了这一点,并以令人信服的逻辑说出了如下真理:人世间那些最伟大的发明、制度并不是由一两颗自以为伟大的头脑设计出来的,而是自发秩序运动的结果。正是把一个国家变成天堂的愿望,把人导向了地狱。这是二十世纪大半个地球用几亿生命换来的教训。

爱因斯坦文录

 5,《爱因斯坦文录》[美] 爱因斯坦著  许良英刘明 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这本爱因斯坦的文集荟萃了这个大科学家的83篇关于社会政治的精短论文,也收录了一些通俗科学的文字。编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爱因斯坦专家许良英,虽然他的名字被尘封已久,但读者仍然能从选录的文字中看出他特立独行的思想。

与我们习见的科学家不同,爱因斯坦是一个高尚、有趣、富有艺术情怀的人。他的文字就像他崇拜的作家叔本华的一样清澈、透明、富有质感。风格是思想的剪影。他的文章就像他的思想一样深沉、激昂、并始终闪耀着人道的光芒。

老子注视及评介

6,《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著  中华书局  1984年5月第1版

 

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上认同"五·四"先贤们的观点,但具体到某一部典籍就不能轻易言之。相对于儒家缺乏平等、好名趋利的作风,我更喜欢道家的遗世独立、清静自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本书,著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最早是通过余杰的一篇文章《鼓响谁应》知道他的名字的。通读三过,我发现,老子就是古代的自由主义者。他的"无为"大致等同于现代的"消极自由"——胡适把它归结为"不干涉主义"。此外,他的"为而不争"、"谦让处下"以及决绝的反战思想都对我有深刻的启发。

回眸莫斯科

7,《回眸莫斯科》蓝英年著  文汇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此书只是俄罗斯文学专家蓝英年先生反思斯大林王朝作品的其中之一。严格说来,还应加上他的《青山遮不住》、《寻墓者说》、《冷月葬诗魂》、《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苦味酒》才能构成一座恢宏的纪念碑。这一系列深刻揭露苏联政权反人类、反人道、反文明的极权主义罪恶的作品,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年里曾对我产生过深刻的撞击。它使我认识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与地狱相通,但又似曾相识。

记忆是捍卫历史的最佳手段,因而,历来的专权者都致力于遗忘。所幸成功者寥寥无几。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对未来还保有希望的理由。也是蓝英年的意义所在。

 政府论

8,《政府论》(下)[英] 洛克著  叶启芳瞿菊农 译 商务印书馆

             1964年2月第1版 1997年4月第9次印刷

 

这是洛克《政府论两篇》中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批判封建王朝的君权神授说的,因有大量的基督教背景知识,因而中国读者普遍觉得没有第二篇读着容易。就我自己而言,在接受洛克的自然法理念之前,我没有任何系统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读此书,我只是凭一个知识人二十年的乡村生活经验来映证和比照书里的内容,所幸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读懂了洛克基于自然法理念之上的国家学说,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分开,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一整套哲学思想,而且毫无障碍。因为在法律够不着或不屑管的地方,老百姓从来就是以自然法作为安身立命的工具的。

往事并不如烟

9,《往事并不如烟》章诒和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这是一本在面世之后就遭到来自官方和民间两方面质疑的书。官方的质疑自不必说,民间的质疑主要是说这些共产政权下的大知识分子"吃谁的饭,砸谁的锅",比起当时吃不饱饭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连洗脸毛巾都两周换一次,还嚷嚷什么?抛开这些人的帮凶心态不说,单说这"锅"是干什么用的?饭又是从哪里来的?"锅"如果不能给人饭吃,那么造锅的人砸一砸它有什么不可?!"饭"天然地属于造饭的人,而不是替"造饭者"管"锅"的人。我是一个出身于农村的苦大仇深的人,但我并不觉得先富起来的人"毛巾两周换一次"有什么不对。一个社会要发展,是要想法使贫者变富,而不是把富者拉贫。

 红楼梦

10,《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2版

 

这是一套被我看破了的书,除去一些重要章节和我写文章时引用的段落反复读过不算,这书我从头至尾通读过五遍,好多经典段落我可以背诵出来。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唯一可以和西方文学经典相媲美的作品。它多元、复合的文学手法,博大精深的哲学意蕴,以及由此达到的思想高度,迄今为止无人匹敌。因而我曾跟人说,如果世界发生了一场大洪水,上帝规定每人只能带一本中国书,那么,我就选《红楼梦》。至于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我想留给那些红学专家评职称,省去不谈。

 俞平伯说红楼梦

11,《俞平伯说红楼梦》俞平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因为喜欢《红楼梦》的原因,我几乎把有关"红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都读过了,但给我启发最大,最使我经久难忘的,还是这本薄薄的小书。相对于日后汗牛充栋、玄而又玄的红学著作,俞平伯的这本小书带有初创时期的朴实明了,但正是这种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使我觉得,学问本来是可以在朋友之间快乐地讨论的,只是一班无知妄人故意把它弄复杂了。一以自炫,二以哄人,其实全是心虚作祟。学问变简单了,学者的名利何寄?这是我之所以看重这本小书和它的研究方法的原因。

 太平杂说

12,《太平杂说》潘旭澜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这是一本绝版的书。2000年上市以后加印过一次,随即被宣布不再印行。因为这一本讲述太平天国从起家到覆灭的杂感集,一反中国大陆几十年来高调褒奖洪秀全是"农民起义的代表"以及"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等陈词滥调,倒是揭穿了洪秀全逼真的邪教领袖的面目。其实农民起义不能一概而论,洪秀全和李自成不一样,李自成和张献忠也不一样。

与大多数自由派知识分子不同,我对农民起义始终持一种同情的态度。但我也承认,无论那一场农民起义都不可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道理很简单: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的农民起义,如果每一场都把历史往前推一步,那么到近代也推得差不多了吧?何以会越推越落后了呢?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

13,《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著北京三联书店 1998年7月第1版

 

这是罗尔纲先生在世时亲撰的最后一本书。重点讲述他在胡适家里做"徒弟"时的生活,其中最繁重的工作是替胡适的父亲整理遗著,但罗先生坚决不收报酬。大概在那一辈人看来,"徒弟"就是"徒弟",不交"学费"就已经够好的了,怎么敢言"工钱"?书中有几段感人的故事:讲胡适非常关心罗的生活,有几次非要他收下"月薪",罗竟当场哭了起来;还有两次是胡适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工作上的马虎,罗也竟难过得哭了起来。这使我们看到了上一辈人如切如磋的治学图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现在都看不到了。现在所能看到的是,博导"老板"和"徒弟"们相互利用,彼此瓜分"课题经费"的欢乐情景。

思想录

14,《思想录》[法] 帕斯卡尔著  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

1985年11月第1版 1997年2月第5次印刷

 

本书作者帕斯卡尔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他甚至在18岁时就开始设计计算机。他在大气压力、真空研究等方面的贡献都属于当时世界一流的水平。这本巨著是他在科学研究之余,代表他所属的冉森教派抨击耶稣教派时写下的。全书采用格言体形式,思考深沉,逻辑森严。我独独惊异于一个人的思辨与想象力能达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境地。它在揭示人性的矛盾、复杂以及局限性方面前无古人。国内学者好引用他的"人是一根芦苇"的话,但那只是大海之一滴,万绿之一叶,附庸风雅而已。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15,《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吴思的历史学著作——还应加上他随后出版的《血酬定律》,是近几年公开出版的图书中少有的上乘佳构。其中尤以第一本《潜规则》影响最大。它揭示了在正规则、明规则之外秘密甚至半公开运行的"地下规则",这种规则虽然明里不为官方承认,但却是比"明规则"更真实地运行在中国历史中的。因为吴思创造的这个词,生动而准确地解释了现实的社会历史,所以在他以后"潜规则"已成为人们公开使用而且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他的写法也一反传统治史的人高头讲章式的"宏大叙事"。一个深刻的道理他是穿插在故事中阐发的,往往引人入胜,如话家常。

 动物庄园

16,《动物庄园》[英] 乔治·奥威尔著  张毅高孝先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1版  2000年8月第2版

 

这本书连同他的《1984》现在已成为世界反"极权主义"、反"乌托邦"的经典著作,他所创造的格言如"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已成为流传甚广的口头禅。而令人惊奇的是,奥威尔,这个出神入化揭露极权主义制度,进而粉碎"俄国神话"的人,自称"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实际上他在斯大林王朝没有呆过一天。这再一次显示了,一个天才作家惊人的洞见能力。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除了它奇妙的构思,还在于它的"黑色幽默",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讽能力。

叔本华论说文集

17,《叔本华论说文集》[德] 叔本华著  范进柯锦华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99年9月第1版  2000年4月第2次印刷

 

与叔本华的另一重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同,此书并非专门的哲学论著,而是广泛涉及了作者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这些思考当然无不浸染着作者悲观主义哲学的倾向,但相信没有偏见的人都会为他的深刻和睿智所倾倒。

与康德、黑格尔等一般德国哲学家不同,他并没有力图在著作中建构一个庞大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体系,而是处处弥漫着他个人的感情色彩。叔本华的语言简洁、明了、逻辑谨严,呈现出一种罕有的删节之美。接近于我理想中的写作风格。

 回忆苏格拉底

18,《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 色诺芬著吴永泉 译商务印书馆

1984年9月第1版  1997年4月第3次印刷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号称"希腊三杰",其中尤以苏格拉底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最巨。就像中国的孔子一样,苏格拉底也属于文明破晓时分的人物。他对知识的态度,完整而实用的教育思想,以及毕生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决心,包括最后宁愿去死都不肯违抗国家法律的殉道精神,都是整个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

这本小书和《论语》一样出自苏格拉底弟子之手,文笔生动、有趣,整个论辩过程都在一种娓娓对谈中展开,其中不乏调侃、机智、甚至耍赖的活泼场面。这使我们在领略大哲智慧的同时,也获得一种观赏戏剧般的快乐。

 新旧约全书

19,《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1994年南京 

 

我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读《圣经》,迄今已有15个年头,但因为懒惰、心力不济等原因,我至今没有通读完这本"和合本"的《圣经》。《新约全书》是读完了,四大福音是反复读过的,《旧约全书》的重要章节也基本上读过了。我尤其喜欢《传道书》,前后反复阅读,不计其数。在我无数次陷入生命、死亡的绝望境地里时,是世事阅尽的所罗门王用他的智慧拯救了我。《新约全书》中耶稣满含悲悯的教导,以及他独有的启发方式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盐。我愿用有生的时间寻求它的道,并永远追慕它的智慧。

 美的历程

20,《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这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大学生案头必备的书。在那个旧梦与新岸齐集、启蒙与复古拉锯的年代里,我是其中最激烈的一员。这本美学通俗读物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悸动和伤感,深深地撞击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原先的那个简装小本被我读破了,后来又出于一种追思和纪念的心情,买了一本带有插图的珍藏本,书是变得豪华了,但那个时代的自由气息和奋发精神却再也买不回来了。

 世说新语校笺

21,《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谔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4月第1版 

 

这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逸闻轶事的小说。这本小说因其记载人物的简约生动、含蓄多致而为历代士大夫所推重。我曾在大学毕业后衣食无着的境地里,挑灯夜读此书多遍。深深地体会过千年以前的同道内心的苦楚、寂寥和愤懑,也由此很鄙薄那些以魏晋风度装裹起来的当代"名士"。前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后者是有意而为之;前者是生活方式,后者是舞台效果。

 记忆与印象

22,《记忆与印象》史铁生 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史铁生是当代唯一一位使我保持了长久关注热情的作家。他的书从早年的《命若琴弦》、《好运设计》、《务虚笔记》、《老屋小记》到后来的《病隙碎笔》我几乎逐一读过。这不仅源于他和故乡陕北的一段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他在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过程中,所呈现的那种罕有的形而上品格。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的国度,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写作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这本小书是回忆他过往生活的散文和中短篇小说集,汇集了诸如《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一些名篇,是我的心爱之书。

 白鹿原

23,《白鹿原》陈忠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6月第1版

 

在我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当代唯一一部能称得上"史诗"的作品。作者忠实历史的方式不同于前辈作家柳青的"一厢情愿"。作者因为忠实生活、忠实笔底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因而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出了作者的"价值预设"。人物引导作者朝着更真实、更理想的方向上行进,使这部小说产生了远非作者所能想象的"复合效应"。这就是西方文论家常说的"意图迷误"。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24,《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王国维著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第1版

 

王国维先生一生涉猎多种学科,著述颇丰,他的文章融汇中西,多具开创意义。本书撷取他在文学领域里的三篇代表作:1,《红楼梦评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西方哲学解读中国文学的比较学论文;2,《人间词话》,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意蕴的"境界"说。这是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和精髓;3,《宋元戏曲考》是中国第一部用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戏曲的专著。

这本小书篇幅不大,不及当今博士论文的一半,但所言往往振聋发聩,催人深省,使我这个对古人腹诽多于崇敬的人也不得不"睁了眼看"。

哈维尔文集

25,《哈维尔文集》[捷克] 瓦茨拉夫·哈维尔著 崔卫平 译

 

这是一本自费印刷的仅供朋友之间私下传阅的学习资料。卸任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是我们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后极权"的概念,并以大量的来自我们身边的事例,分析了在"后极权社会"里生存的人恐惧而麻木的精神状态。它帮我打开了认识眼前生活的通道。

                                     2008年2月19-25日草于长安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中�房市的秘密

朱�基为什么能够把房价调下来?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也曾面临着如今天这样的危机,由房地产热所引领的通货
膨胀引爆了中国经济内在的矛盾,其后也迎来与今天这样相似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但中国经济在朱�基推行的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最终避开了一个个急流
险滩而实现"软着陆",狂飙突进的房价也在凌厉的调控措施下迅猛下跌,使"经济过
热"失去最后一个强大帮凶。

回顾朱�基总理当年的调控政策,今天仍有酣畅淋漓之感,感觉体现朱�基的"朱
氏风格"的调控措施真是刀刀切中要害,刀刀迅猛果断,刀刀指向权贵阶层,效果之好
令世界惊叹:
一是抓紧整顿金融秩序和金融体制改革。朱�基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于
1995年7月12日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16条,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币进入市场的渠
道。在金融整治方面最具有"朱氏风格"特点的就是当年7月份,朱�基以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身份,把所有下属银行的主持者都召集到北京,当面命令他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
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
贷。"语势之厉令所有银行行长们胆寒;二是果断开仓放粮。1993、1994两年中央政府
放出400亿斤国家储备粮。同时,中央政府还在1993~1995年期间,3次提高粮价,鼓
励农民种粮食。到1995年粮食大丰收,市场上粮食开始供大于求,治理通货膨胀度过
最艰难的阶段;三是大砍项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当时砍项目,砍得鬼
哭狼嚎,砍得权贵阶层无处躲藏。

为配合调控措施的坚决推行,朱�基在舆论和政府监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一是
高扬调控的旗帜,显示政府调控的决心。针对理论界中关于是否要放松调控的争论,
朱�基旗帜鲜明地表示,调控要继续适度从紧,防止过热。并对主张放松调控的北大
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进行公开批评,以正本清源;二是打击腐败毫不手软。
为打击贪官污吏,朱�基公开表示:他准备了一百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1口留给自
己。在严厉打击特殊利益集团方面,厦门远华案、北京陈希同案都是朱�基任内揪出
来的。三是不但自己亲临过热的重灾区如广西北海等地进行实地调查,而且还派出20
几个国务院督察组,强力推行各项调控措施在各个地方的具体执行,威胁地方官员不
准胡来或是阳奉阴违。

朱�基是中国最早洞烛房地产问题的少数高级官员之一。他认为:楼市经济是靠
不住的,"现在投资的增长60%靠房地产,房地产的推动能力很大,建筑材料工业、钢
铁工业都上去了,但将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拉动力怎么办?难以为继啊!";"我们要更
加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特别是农民的购买力,才能拉动这个生产,而不是单
纯靠投资";"这个房地产,特别是高级房地产,尤其是在大城市的高档房地产能不能
保证卖掉呢?你不能把这个风险都加在银行身上,我只是提出一个预测,也不是警
告,要小心一点。",今天看来,朱�基对于房地产的论述句句精华,切中要害,站在
极高的理论高度上。最后,房地产调控成为朱�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调控的重点又
落实到打击房地产投机上。他紧缩房地产投机,要求各大银行把投入到房地产上的资
金彻底回收,以彻底断掉投机的资金来源,终于成功挤出了房地产业中蕴藏的巨大泡
沫。

当年,由于朱�基总理不畏权贵,坚持调控,并且方法得当,使得中国过热的经
济很快实现了"软着陆",通货膨胀得到有力的治理,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国民经济
保持健康快速的增长,1992年至 1996年中国平均递增12.1%,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
最快的国家之一;1997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300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5倍,仅次于
日本,居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平均
递增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7%,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增长最快的时
期之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200余万。另外,由于朱�基提前进行宏观调控,
当199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应付金融危机最从容的国家,使得
中国不但自身成功避免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也带动了亚洲各国经济的提前复
苏。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轮回!

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再度面临一个与上世纪末一样的危机局面。出口陷入
四面楚歌境地,内需日益严重萎缩,唯有投资高歌猛进,而且由投机所主导的房地产
热一浪高过一浪,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的通货膨胀。另外,来自于外部世界的金融危机
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迪拜危机近在眼前,寒蝉悲鸣让我们感同身受。回首
朱�基总理推动的一系列雷霆万钧的调控政策,笔者深深感到:没有调控不了的房
价,只有下不了的调控决心!现今的决策者们如果还在为保持GDP增长的尊荣而战,不
愿放弃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那么再次调控成"空调"的结局完全可以期待!

天冷了,世界金融危机越来越严峻。明天,中国经济拿什么来抵御这场日益迫近的
危机??

--------------------------------------------------------------

惊天爆料:中国房价只涨不跌的原因

昨晚,和一个开典当行的同学喝酒。
我问同学:"你买了多少套房子,多少间铺面?"
"房子22套,铺面12间。"同学炫耀似的答道。
"那你花了多少钱呢?"同学虽然是千万级的富翁,但他也不至于能把千万多的钱
压在固定资产上吧!我心中默算了一下,非常怀疑!
"现在买房子,傻瓜才掏钱!亏你还是个生意人!"同学鄙视地看着我。
同学的话,简直令我震耳欲聋,使我目瞪口呆。我连忙虚心请教。于是,同学就
对我说出一番匪夷所思、惊世骇俗的话来......
以下,都是我同学的话,虽然词句有些出入,但基本语意我还是转述清楚了。

一、买房不掏钱,你是怎么操作的?
同学的话:
你知道,我的典当生意完全是靠钱生钱。第一次买房时,虽然我有能力一次性付
清全款,但我还是不愿意那么多的现金被房子压死。那时,正流行"零首付",于是,
我一分钱没花,贷款18万买了房(贷款期限为一年)。
一年期满,要还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幸运呢,还是我倒霉?那时,我的
资金被一笔业务占用了。为了业务,我不仅还不起房款不说,还得另外新增贷款。迫
不得已,我找老关系----银行的信贷部经理沟通。当我吞吞吐吐地把"延期还房款并另外
新增贷款"的要求说出来后。没想到,信贷经理却诡秘地一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信贷经理给我出的主意很简单:让我老婆,以两倍的价格,贷款买我的房子,贷
款期限也是一年。
"两倍的贷款,那就是两倍的利息啊!你这不是变着法儿的地剥削我吗?"我还没
有反应过来。
"如果到时,你不还款呢?"信贷经理很镇定。
"啊......"
"被银行收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除去税费后,我还凭空白得了17万。
不,这17万我可不能一个人得,我至少要分给他5万。"很快,我反应过来。于是,我
对信贷经理会心地一笑... ...
这就是我第一次买房的经历。
我后来的买房经历都与此类似,也就是:坚决不掏一分钱,全部用银行的贷款买
房子;然后,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
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地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
断地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并且,我是开典当行的,与银行的关系是一般人无法比的。一般老百姓买房,大
都选择20年按揭,而我买房从来都是只贷款一年,到期了才还本金和利息。这样操
作,不用交月供,而贷款到期后,我只须做做"纸面文章"转贷一下。实际上,我一分
钱也不用掏。

二、我不信,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如此荒谬的事情?你讲的是"童话"吧!
同学的话:兄弟!我是看你人对,才给你讲这些掏心窝的话。你怎么可以不相信
我呢?你要怎样才能相信我呢?
作者发言:你就给我讲点实际的例子吧!
同学的话:你知道王二麻子是怎么发家的吗?
作者发言:"那你说说。"王二麻子是我的另外一个同学,现在是开发房地产的亿
万级富翁。
同学的话:那我就说说。
想当年,王二麻子那个落魄啊!就连他注册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是我临时拆借给
他的。如今,别看王二麻子表面风光,他拿地的钱,是从银行贷款的;修房子的钱,
是建筑商垫资的。总之,他就是一个完全的"空手道"。
房子修好后,王二麻子在正式开盘前,通常要举行一个"内部认购会"。这个内部
认购,其实就是王二麻子召集公司内部员工和一些像我这样的、相熟的炒房客(或者
干脆是一些从招聘会上收集的、众多的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以这些人的名义
来买房子,全部用银行贷款来买。这就是所谓的"开发商囤房"。
并且,此次交易上报给银行的交易价,必须比实际的内部交易价提高30%。为什
么?因为贷款买房要首付两成啊!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收回100万,那你就必须以130
万的房价向银行贷款。这样,银行给你的钱就是:130万×0.8=104万;你实际装进口袋
的钱就是:104万--4万(给相关银行人员的"好处费")=100万。
就这样,通过开盘前的内部认购,王二麻子其实已经成功地全部收回了投资,把
所有的风险转给了银行。到这时,王二麻子才会开始打广告卖房子,并归还"买地的银
行贷款"和"修房子的建筑商垫资"。
作者发言:后面又怎么操作呢?
同学的话:
你怎么那样笨啊!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能想到,后面的操作方法,其实与我炒房
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如果遇见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
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地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
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不过,由于已经收回了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所以后面的操作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
价30%,只需按着楼市房价本来的上涨幅度加价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涨14%左右)。
什么?万一房价上涨幅度不足于支付贷款利息怎么办?笑话,你什么时候看见过
中国楼市的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当年的贷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这,就是中国楼市的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跌;并且,房价的上涨幅度
还不能低于当年贷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觉得可笑,居然有学者说:"建筑成本和地价的不断上涨,是房价飞涨的
原因。"这简直是扯蛋!其实,"金融成本"才是房价构成的大头,至少要占目前房价的
50%。
以上海倒塌的莲花河畔景苑为例。网上公布,其楼面价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
筑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实,网上公布的建筑成本并不准确。市法院电梯公寓
的建筑质量总该比它好吧,建筑成本也没有超过1000元/平方米)。这么便宜的房子,
开发商为什么非得要把它卖到14000元/平方米呢?卖低一点、少赚一点不行吗?答案
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金融游戏"是有成本的,每这样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须加价
一次。只有不断的加价,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空间。所以,莲花河畔景苑前年卖7000
元/平方米,去年卖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卖14000元/平方米。俗话说"豆腐
盘成了肉价钱"。这就是"金融游戏"的代价!
有句话道出了目前中国楼市的实情,"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
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老同学,请你想一想,现在的楼市,房价明明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老百姓的实际购
买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为什么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呢?并且,还
要"量、价齐涨"呢?原因何在?正在于此!

三、你讲的,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中国楼市的整体形势。
同学的话:老同学,你太孤陋寡闻了吧。请看:
李树彪案:1999年9月8日到2004年1月15日,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
主任李树彪骗取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共计44笔,涉案金额1.2亿元。
康明案:2000年前后,河南郑州康明置业有限公司通过东明花园414套房源,在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进行重复抵押贷款共690多套,至少套取银
行资金2亿元。
姚康达案:从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
"姚康达"一人发放房贷7141万元,用于炒作128套住房。
森豪虚假按揭案:从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北京市华运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森
豪公寓、太利花园为幌子,采取假按揭的方式,向中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中关村
支行、北京银行展览路支行三家银行骗贷共计16.2亿元。(请看《京城最大假按揭骗
贷案震醒房市》
建行广州分行案:2002年,审计署抽查建设银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的住房按揭贷
款,发现10亿元虚假按揭。仅广东省汕尾市公共安全局某副局长一人,即骗取建行广
州市芳村支行按揭贷款3793万元。
曲沪平案: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在已发放贷款中,发现1.26亿
元个人房产按揭贷款存在抵押不实,贷款代理人为"曲沪平"。其后更查出与曲相关的
房贷高达91笔,涉及金额4亿元左右。银行不得不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抵押房产,以
回收问题贷款。
同泰案:2006年,北京同泰房地产公司涉嫌利用87份假业主所签购房合同,从银
行骗贷6700万元。
成都虚构房产骗贷案:2005年至2008年期间,犯罪嫌疑人唐某勾结成都市房管局
工作人员以虚购房产的方式办理房产证进行骗贷。现已发现的涉案房产证已超过一百
多套,涉及金额近二千万元!而且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另外,今年银监会三令五申地明确要求:"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
效信贷需求,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楼市"。然而,40000亿资金依然流入楼市... ...
老同学,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的此类事件呢?为什么全国的银行都
明知道是假按揭也要把钱贷给地产商呢?难道银行的官员们都是傻子吗?
其实,银行的官员们一点都不傻。
原因在于,银行内部人员与开发商其实是狼狈为奸的同伙。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
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是在
参与分赃----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
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
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
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老百
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某些蛀出来的大洞。
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所以我会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团结起来瓜分国家金钱(其
实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违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银行官员们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我就
没有了责任。即使按揭贷款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况且银行有国家这个后台,就是
亏了也不怕,反正银行的官员们现在挣了钱就行。至于银行以后不行了,自然有国家
来管,况且那是下届银行官员的事情。难怪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居然在40%以上!原来,
在中国,最大的腐败在银行!

四、我依然认为,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如果你讲的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还没有开
发商被收楼呢?
同学的话:原因有许多,简单的有:
1、你不关心房地产界的新闻。比如"曲沪平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
就收了楼,不得不成为了"房东";
2、由于开发商在银行内部的同伙,掩护工作做的好的缘故,案子没暴。
掩护工作怎么做?很简单----只要债务偿还期,开发商就会和"银行内部的同伙"
们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价卖给(转按揭)其它的"身份证复印件"(其实,房子依然
在开发商手里)。这样操作,开发商永远不会被收楼。
虽然这样操作,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并很快地远远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
(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如果只从官样程序上来看,只
从表面的纸上手续来看的话,它是永远合法的。这就是银行官员们敢于给开发商打掩
护的原因----因为以目前的银行制度来说,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的官员就
没有了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email is intended only
for the use of the Shui On individual(s) named above and may also be
confidential. If you are not an intended recipient, you are hereby
notified that any unauthorized use, retention, distribution,
disclosure,printing or copying of this e-mail or its any attachment(s)
(if any)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may be unlawful.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by mistake, please contact the sender by return
email and delete the email including its attachment(s) (if any) from
your computer immediately. The sender does not accept liability for
any error or omission i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Shui On refers to the group of Shui On Land Limited, a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ies, including its
subsidiaries and affiliates.

免责声明:本邮件所包含之信息仅供上述瑞安成员使用,并可能属于机密信息。如果您并非该收件人,谨请注意,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保留、分发、批露、打印或复印本邮件或其任何附件(如有)均属严格禁止之事项,并可能构成违法。如果您误收到本邮件,请立即回复邮件联系发件人并即时从您的电脑删除本邮件,包括其任何附件(如有)。发件人对任何互联网通讯的错误或疏忽均不承担责任。

瑞安意指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一家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包括其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饭才是硬道理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8 通过 槽边往事 作者:和菜头

全国裁撤驻京办,我因此非常不高兴。

来到北京之后学到了一件事---各地驻京办的菜最好吃。乌办的烤羊肉我去过许多次,每次都看到书生变作山贼,美女放弃了矜持。环顾四座,只看见上下左右甩动着的腮帮子。也有人多次提及川办和滇办,在那可以分别吃到正宗川菜和新鲜云南菌。我对此非常确信,哪怕是从中国的四极出发,飞到北京也不需要5个小时。而菜从园子里摘下来,送到集市,也不过是这点时间。

还有就是厨子。一个真正的好厨子是不可能用钱买到的,因为好厨子是厨房里的王,一堆人整天围着他转。好厨子习惯了指挥别人,最后肯定是要做领导的。拿破仑元帅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大厨不是个好大厨。在北京曾经采访过一些名厨,谈菜品的时候固然是眉飞色舞,但是隐约带着一种倨傲之色。说到谁谁是厨师协会主席、理事一类的事情,则是纯粹的津津有味,且发自内心。一个好厨子,在哪里都可以赚大钱。但是,能够在帝都伺候官长,混一脸熟,平步青云的可能性要大上许多。

如今驻京办一夜之间裁撤,以后叫我去哪里吃各地美味呢?有人知道我难过,就在推特上安慰我,说是窦文涛讲了,以后驻京办肯定都会搬迁到廊坊去。因为归根结底,革命要干,饭也要吃。在北京吃显得太过招摇,去廊坊吃则可以拉动当地GDP和就业,而且也确实遵照政策离开了北京市。总之,好菜还是有的,无非是搬远了一点。但是,这点距离应该难不倒为了美食而奋斗的我们,区别无非是有些人自己掏油钱,有些人则可以报销。所谓"四海之内皆吃货也",苟因美食生死以,岂因远近避趋之?

于是,我擦干眼泪,慢慢变得坚强起来。我坚信:各地设立驻京办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各地驻京办的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各地驻京办所能达成的各项目的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取消掉了名相意义上的"驻京办",那么会有层出不穷的"驻京公司"、"驻京酒店"出现。取消了地理意义上的"驻京办",那么会有花样翻新的"驻津办"、"驻廊坊办"出现。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哪怕是当年采取的数目字管理式的"四菜一汤",也挡不住中国人往桌子上抬四个脸盆和一个浴缸。更和何况是小小一个"驻京"的改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四菜一汤早就名亡实亡,但饭桌不变,欢宴不变。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请客吃饭是为了更好地干革命。且让我们暂时挥别各地驻京办,并现在就开始期待它们光荣的回归。唯有吃饭才是硬道理,这一点从来就不曾变过。

 鲜花和墙
摄影:方加玮
鲜花总会长出来,不在墙这边相见,就在墙外面思念。请使用E-mail订阅《槽边往事》:订阅地址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消费者ATM白取43万获刑8年 网民质疑农行不担责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7 通过 刘晓原的BLOG 作者:刘晓原

   1月25日晚,我接到了云南何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说,儿子何鹏已在1月16日出狱了,由于前段时间忙没能告诉我。

   2001年3月2日至3日,何鹏乘银行取款系统出错,在三家银行七台ATM机上支取了近43万元,后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

   何鹏被判刑后,他父母就开始四处申诉。后来,广东许霆案件由无期徒刑改判为五年有期徒刑,这让何鹏父母看到了一点希望。2008年4月10日,我在网络上获知了何鹏一案,就写了《云南"许霆"案,难道不是一起冤案?》评论文章。我在博文中认为,何鹏案件与许霆案件不同,何鹏取款行为属于不当得利,这应是一起民事案件,何鹏被冤枉了。

   2008年3月14日,何鹏父亲通过中国科学院一个老研究员找到我,希望我对何鹏案件申诉之事出点主意。我帮助联系了《南都周刊》记者对案件作了报道,同时也对案件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对何鹏父亲说,我认为何鹏案属于民事纠纷,何鹏是被冤枉了。但是,考虑到何鹏已经坐了七年牢的特殊情况,申诉的重点还是应放在改判减刑上,这会比较切合实际些,因为许霆案经过最高法院同意还是被判了五年。此后,何鹏父亲调整了申诉的重点,在各界的关注之下,云南省高级法院才对案件作出了改判。

   何鹏父亲对我说,儿子刚出狱,休整一段时间后,会考虑是否继续申诉。

  下面的报道,转自1月27日《北京晚报》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20100127/15027319593.shtml

从柜员机上白取43万,换来8年半徒刑

  本报记者 张蕾

  云南的何鹏因为银行的错误接连取款42万余元,被认定为盗窃罪由无期徒刑改判8年半。何鹏的父母至今仍认为,这是银行的错。何鹏也表示,现在他一看到银行卡就头晕。

  无论是许霆案还是何鹏案,都是由于银行出错在先,因此更多的网友站到了何鹏的一边,充分表示了同情,处于"受害者"地位的银行反而很"尴尬"。

  新闻追踪

  何鹏无期改判8年半

  何鹏原系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学生。2001年3月2日,何鹏拿着家里给他办的金穗储蓄卡,到农业银行的一台自动柜员机上查询存款余额时发现,原本只有10块钱的卡里,突然多出了许多个"0",足足有百万元之多。何鹏试着先取了100元,竟然操作成功了。他两天内在分属3家银行的多台柜员机上取款200多次,共取出近43万元。两天后,警察找到何家,何鹏的母亲返还了所有的钱。几天后,何鹏被逮捕。

  2002年7月12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何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银行电子计算系统出现故障、自动柜员机丧失识别能力之机,使用仅有10元的储蓄卡,从自动柜员机里窃取了银行巨额现金,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何鹏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当年10月17日,云南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之后,何鹏父母开始走上了漫长的申诉路。2007年底,广东许霆案发生,给何鹏案带来转机。特别是许霆案改判后,何鹏也觅得了一个减刑的机会。终于,今年1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何鹏由原先的无期徒刑改判为8年半有期徒刑。1月16日,何鹏获释出狱。

  对于8年的牢狱生活,何鹏认为自己只有错没有罪。在接受《都市时报》记者采访时,何鹏母亲说:"银行怎么莫名其妙在我儿子卡上打了那么多的钱?这是银行的错,不是我儿子的错。" 何鹏的家人及律师向媒体表示,如果申诉无罪成功,他们将考虑申请国家赔偿,同时起诉银行追究银行的民事责任。

  多数网友指责银行有过错

  记者注意到,在百度论坛和大江网的网友评论中,支持何鹏继续申诉,认为"就是银行的责任"、"银行也要负责"的占到了多数。一位网友评论说:"柜员机出了差错,吐钱多了,追着客户要钱还要送进监狱。有问题不吐钱了,不负任何责任,甚至还有百般抵赖的,为何就不会判银行死刑?!"

  有人认为,银行的过错"引诱"了犯罪。也有人提出,同样是银行的错误,少给了客户钱,或给出了伪钞,银行是不是盗窃?为什么顾客损失,银行没责任;银行损失,顾客要负刑事责任?还有网友认为:"银行至少应该道歉!"

  案情迷雾

  一直就没查清钱怎么进的账户

  广州的许霆案中,通过相关鉴定确认是取款机的故障。而何鹏从ATM机上取出的钱究竟是哪来的?这个疑问至今没有答案。银行没有解释清楚,法院判决也只是认定取款机出现故障,但没有说究竟是什么故障。何鹏的卡是储蓄卡,不是信用卡,卡上如果没有钱,是不能透支的。

  申诉期间,何鹏的父母曾到北京向刘晓原律师求助,刘晓原了解何鹏案的详细案情。刘晓原告诉记者,何鹏一案有很多疑点,从银行提供的取款清单来看,何鹏在取款之前查了账户,卡上显示的余额是"0"。"如果真是那样,何鹏为何还会取100元?取了100元后,为何又再次取款?"

  刘晓原分析,如果是取款机本身或者程序出了故障,银行不可能在何鹏连续2天取款200多次后才发现,而且不可能只发生在何鹏一人的身上,且3家银行的多台取款机同时出现故障。所以,刘晓原推论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银行错将大笔金额打入了何鹏的账户。在这一点上,与知道机器故障(取1000元卡里才扣1元),用余额只有170多元的卡重复操作取走现金17.5万元的许霆不一样。

  类似新案

  银行多打款告客户不当得利

  本市丰台法院刚刚受理了一起银行告客户不当得利的民事纠纷。

  根据建设银行北京大兴支行的起诉,客户李先生为了从事证券业务,在该银行DCC系统开立了存款账号,并在银行证券系统开立了证券账户。

  去年1月8日,李先生由存款账户转入证券账户7328元作为申购资金,但没有成功。按照正常的规程,银行应将这笔钱从证券账户转回存款账户,但由于当时网络故障,银行证券系统于同年1月11日向李先生的存款账户转入了两笔7328元。

  银行称,工作人员事后多次与李先生联系,请他配合核对账目并退还多转入的款项,但遭到拒绝。银行因此告到法院,要求李先生返还不当得利7328元,并支付利息至实际偿清日止。

  刘晓原认为,如果能证明何鹏账户中的存款是银行错误打入的,那么就与丰台法院受理的这起案件非常相似。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应当属于民事上的不当得利。何况后来,何鹏家属已经将钱款悉数退还。

  专家质疑

  错误在先银行是否有责任?

  无论是系统问题还是程序问题,许霆案、何鹏案、包括丰台法院受理的不当得利返还案,确定的是,都是因为银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在先,才直接或间接导致事件的发生。那么银行在这里面有没有责任?有什么样的责任?

  正如前文提到,许多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银行。一位网友的博客文章认为,何鹏当年是和银行"共同犯罪",银行在他的卡上错打100万的原因在先,否则何鹏无论刷多少次卡,也犯不了"罪"。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只有何鹏。

  来自评论员张东阳《期待司法对银行严格点 对储户客气点》的评论文章称,尽管何鹏案的改判"彰显了司法的人性及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但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在这一案件中银行方面的错误在里面:法院没提,银行方面更是没提。但事实却是,如果不是银行方面'失误'、'有错'在先,何鹏是没有机会犯这样的错误的。银行方面没有反思,相关司法也没有反思,这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张东阳指出,拿2008年3月的一起银行ATM机出错情况来说,英国《每日邮报》就报道说,那些提款的储户是否需要将多得的金额返还,"要由他们的发卡银行来决定"。在英国以前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有一些银行会选择自己承担损失,不会费尽周折向储户追账。

  英国银行为什么会这么"自觉"?张东阳说,除了人家真正践行了"顾客至上"的真诚原则外,还在于相关管理部门对银行方面的监管和约束的到位。毕竟,对于所有银行来说。"赚钱"永远都是"硬道理",而比这个"硬道理"更"硬"的,却是银行的"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是银行的诚信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律师建议

  应当优先民事途径解决

  刘晓原律师认为,像丰台法院受理的这起银行诉客户不当得利返还案,按照法律规定,对于不当得利的钱储户肯定要返还。但是由于银行的过错造成储户"多钱"的结果,银行在要求储户协助返款的过程中,应当承担起赔偿储户因此实际产生的包括务工、交通成本的责任。

  但是,除非是银行涉嫌帮人洗钱,如果仅仅是因为银行工作失误,导致了何鹏、许霆这类案件的发生,没有法律依据可以追究银行的责任,毕竟追究刑责是由司法机关决定的。

  刘晓原认为,银行客观上存在工作、管理上的失职。对此,银行应当引以为戒,加强监管及设备、系统的日常维护。

  但是刘晓原认为,不论是许霆还是何鹏,毕竟是银行过错在先,如果发生上述情况,银行在已找到取款人的情况下,首先应从民事范畴考虑解决,必要的时候可通过民事诉讼的程序要回。在对方拒不返还的情况下,银行可以以"侵占罪"报案。"侵占罪"比"盗窃罪"在定罪量刑上要轻得多。

 附:何鹏"恶意"取款判无期徒刑案,何时能改判? 

     南都周刊《"跟逃难一样"——"云南许霆"父母的申诉之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af0ea0100cw9z.html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转贴:辞职交警大爆潜规则

辞职交警大爆潜规则

2009年3月离开交警中队,因为现实的事情和我的理想相去太远,有些事情做多了都胆战心惊。。写写09年3月前的一些事情,人和事尽量少写点。写点潜规则吧,时间太宝贵了。

交警大队每年都有罚款指标,这些指标又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中队。比如我们中队03年的全年罚款指标是645万,到08年的时候是1360万。虽然08年的指标比03年高出了很多,但是完成起来反而比03年轻松,08年的时候车辆已经比03年多出了很多,而且罚款也从当年50元起罚到100元起罚。

  交警中队再将这些指标分配到具体的外勤交警。为了叙述方便,就假定付警官08年罚款指标是54万元。具体到每个月即是罚款4.5万元。交警也不是每天都上班,所以平均一天必须开出2000元左右的罚单才能完成任务。

付警官的任务是54万。他每年超额完成的部分将按照30的比例返还给他做奖金。假如超额完成10万,则有3万的奖金,假如超额完成50万,则有15万的奖金。如此类推。从我在交警中队上班的那天起,就没有见谁没有完成任务的,都是超额完成。于是年底的时候,局里开总结大会,总会给超额完成任务排名靠前的颁发先进个人和标兵等荣誉证书。当然还有奖金。
 很多人会觉得很惊讶,每天开3000元,甚至是4000元的罚单很不容易吧,毕竟交警也不能因为别人没有违章而乱开罚单所以,就有了潜规则。

(1):潜规则一:  在一切车流量较大而"合法"停车场较少的单位,找一个该单位的保安或者清洁工作为"线人"。每开出一张罚单,给5元钱佣金。比如银行,到银行办事的车辆很多,而银行的固有停车位根本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办事的人就把车停在人行道上。而查车的交警又不知道何时有车停在这样的位置。所以找一个线人能够提高办事效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刚刚进去某单位办事情不过几分钟,出来就见车被交警贴了罚单,而且连警车都没有见着。
不要奇怪,一旦有人停靠在不能停车的地方,该区域附近的线人就马上给交警打电话,一溜烟的功夫就过来把罚单贴上,然后又一溜烟的功夫到下一个地方贴。为了提高效率,在赶往停在地方的功夫,通过电话将违章车辆的车牌颜色,车牌号都在罚单上贴好,到了之后马上拍照,贴单。这个过程一气呵成。只要在车主将车开走前哪怕5秒钟贴上,罚单都是有效的。

到07年底的时候,基本上违章车同时有两辆以上才会去。自从用这个方法后,每天轻松开出几百张罚单。贴罚单就好比初进官场的公务员,收点银行卡和小红包之类的,还处于初级阶段。毕竟东奔西跑的,一天不说累得够呛,那一天到晚的都在车上坐着跑,就跟坐长途车似的,不如坐办公室舒服。

2007年5月份,一个很牛的司机投诉我们中队一个交警,说警号是多少多少的交警,说该交警查他违章的时候没有警力,而且态度蛮横,语言粗暴。这个司机关系也比较牛,投诉到局长那去了,于是局长找来该交警,说是要当事人道歉。
 这个交警说我没有对他粗暴执法啊,我都没有查过他的车。双方当事人一见面,那个司机说不是这个交警。然后局长问他,你说的警号多少多少的交警就是他。那个司机一看警号也对,但是不是这个人。就怀疑自己记错了警号。

(2):于是就有了潜规则二:移花接木
风里来雨里去,写罚单贴罚单,这些都是体力活。也因为有很多领导介绍一些关系户到中队来,他们又因为学历等的限制,不能成为正规编制的交警,于是就叫协警。穿一样颜色的衣服,但是没有警号、肩章也和正式编制的交警不一样。后来有市民投诉协警也开罚单贴罚单,局里就要求每辆警车必须有一个正式编制的交警。
 后来同事都不愿意出去干这个苦差事,就把自己的警服给某个协警穿上。一来查车的时候车主也不至于抗拒正式交警,二来也显得正规。06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穿交警制服的协警有个很常用的字不会写,就问车主,然后车主被罚款后打电话投诉,说你们交警都什么素质啊!后来局里对全体协警都培训了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大写的一到十,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等等。
 再者一旦被投诉了,让双方对质,也因为投诉的对象和真的交警不一样而作罢。

(3):潜规则三:处理交通事故
那些需要交警定责任的交通事故,其中是有很多很多门道可以玩的。在此提醒各位驾驶员朋友,及时检查车况,谨慎驾驶,遵章驾驶,珍爱生命。
门道玩好了,财源滚滚,而且肇事方和受害方都双双满意,这样的玩法,是门艺术。且听我慢慢道来。
95%以上的交通事故现场,交警比保险公司的人到得早。只要不涉及命案,很多事情都可以操作。一旦涉及了命案,那就是明哲保身了。
保险公司理赔主要依靠什么?一靠保险公司的人确定的现场,二靠交通事故确定的责任划分。修车的话还要靠维修厂的定损。猫腻主要来自一和二。一和二没有搞好,一切都白搭。所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以为有个三就比一和二大,交警能吃你的时候,不要说你还有三和四,说三道四不是个好习惯。

交通事故现场,有的肇事跟交警说,你给我好好处理啊,那谁谁谁是我家亲戚,那谁谁谁是我哥们。这种情况就当给交警洗耳朵了,左耳进右耳出。真有那么牛逼的关系,人家领导肯定对话了,然后领导的电话就过来了。没有那么牛逼的关系你说交警就信吗?我说我舅子在国务院办公室上班你信吗?

定责任由几种情况:  第一种,有钱人VS穷人。在这里我只说现实,没有贬低谁的意思。
1、高档车和低档车、摩托车、自行车撞了。如果是低档车、摩托车或者自行车主的责任,但是这几类车主明显不能完全赔偿的。高档车主就会动脑筋了,找交警和另一方一起意思意思,少则2000,多则5000不等的现金。把现场摆放成高档车的完全责任现场,保险公司全部赔偿。
 也不是有钱人都坏良心的。08年7月份,一辆凌志雷克萨斯与一辆摩托车相撞,摩托车车主腿骨骨折,牙齿掉了两颗,面部有擦伤及其它一些伤,但是都不致命。凌志由于躲避这辆摩托车,一头撞到了路边的水泥墩子上。凌志完全是正常行驶,摩托车横穿马路。交警来到下场,凌志车主及时拨打120电话和122电话。救护车到的时候凌志车主坦诚是自己的责任,并让通车的人到陪同上医院。车主给出警的三名交警每人两千,让定他的全部责任。然后就把现场做了技术处理。保险公司的人到的时候,交警已做完了全部的是"车主全部责任"的相关笔录。摩托车司机的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报了,凌志车的维修等费用全部由保险公司报销了。
 如果是摩托司机,他肯定赔偿不了一大笔的维修费。这个处理结果,交警,凌志司机和摩托司机都是皆大欢喜。 爆料个猛的吧。也提醒大家不要买黑车。

  简单地说,就是有人在各二手车论坛发布卖车,比如07年的桑塔纳3000,他只卖3万多一点,标明是正规合法车,有牌,明确告诉你是套牌和套的行驶证,告诉你这个车是法院扣押车或者其他途径的和发车,现在没有机动车登记证了。不能过户了等等。
 价格远低于车本身的价值,很有诱惑性,而且卖车的答应签订买卖手续,一旦出了问题人家负全部责任。
有的人就买了,"倒霉"人买了车开出去不到一周就被交警扣了,扣车,罚款。罚款2万3万的不叨叨,加上你买车的那3万,一共五六万就没影子了。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扣的车继续在网上卖,不一样的车牌,不一样的行驶证。继续有倒霉蛋,继续罚款紧张。你要问一辆桑塔纳3000值多少钱?我可以告诉你,可以捣腾到值一辆兰博基尼。

(4):潜规则四:交通事故后的拖车  相信不少私家车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
在中国不少地方,有个很神奇的现象,交通事故后,如果电话报警的人描述了交通事故比较严重的话,最先到达现场的一般是拖车,然后是救护车,最后是警车。当然也不完全是。
 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车体损坏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般不会有人私了的。这种情况先要把肇事车辆拖回中队。  单说拖车吧。
拖车的时候一般不会告诉对方拖车费多少的,一般的司机都懵了,只想着pol.ice少给自己断点责任,所以你说拖车就拖车吧,完全是言听计从。拖车费用是多少呢?比出租车贵点,至于怎么个贵法,高速路一公里30--100元不等。市区200----2000不等,郊区论公里,大约出租车价格的3--5倍。没有办法啊,出租车你拿钱可以办出租营运手续,你见过谁拿钱去办个拖车手续的?拖车的都是交警的"事业单位"。
 收费,有很多人质疑过拖车费用的?找交警,交警说那是人家拖车公司定的标准。找拖车公司的,"公司"的人就问你,我为你服务了,你凭什么不给钱?再说了,在这个城市的这个区域,我不给你拖车谁能给你拖?
 这是一种什么情况,这是霸网硬上弓后的辩解:我怎么也算是为你耗费了精力!  拖车费用有多少?九牛一毛而已。  费用高的是拖车之后存车的费用。
 摩托车一个小时20,超过8个小时当天按12小时计算,即每天最低240元。
机动车一个小时50,超过8小时当天按12小时计算,即每天最低600元。
这样的收费标准,是在当事人取车的时候才知道的,事前都不会知道。除非有肇事处理的经验。

一般拖车后,处理事情需要三五个工作日,遇到周末,顺延两天,所以存车费加拖车费往往高达5000元以上,很多车主就为此事愤慨,拒绝提车。好嘛,你不提车可以啊,费用继续累加,上不封顶。
 每年都会遇到几个那样的倔强的司机,然后费用确实比较高了。就放弃提车了,好嘛,你放弃提车可以,请把拖车费交了和存车费用交了。
过一段时间,交警会下一个正式的通知函给事主,通知交费。当事人肯定不来交费,于是车子就自然第扣下了。
再然后处理起来就很简单了,打个电话,只说几个字"又有一个,过来把*******牌号的车开走"。
所以,再次提醒各位车主,谨慎驾驶,注意安全。

2010-01-27

瞒报数月还说无社会影响是更坏影响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2 通过 一五一十推荐文章

作者:庞贝城 | 评论(1) | 标签:三聚氰胺, 上海, 发言人, 社会影响

针对近日部分媒体对"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一案时隔多月再作公布提出的质疑,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11日表示,此案涉及跨省办案,案件调查持续时间较长,目前案件仍在相关司法程序中。(1月12日 新华)

三聚氰胺的再现江湖震惊了国人,而现在又有了更令人震惊的。针对时隔多月再作公布的质疑,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此案涉及跨省办案,案件调查持续时间较长。该回应的潜台词是因为案件调查持续时间较长,所以时隔多月再作公布很正常,而且,因为目前案件仍在相关司法程序中,近日向公众所做说明已经算是早的了,简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这种回应委实让人无语。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案件,晚公布一天甚至一分钟,都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尤其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事实上有关方面应该在第一时间公布相关情况,而不是延迟数月。这种论调再清晰不过地表明,在极个别官员心目中,有比民众的生命安全还要重要的东西。

相对于三聚氰胺的泛滥,这种回应更让人感到愤怒。三聚氰胺的超标是企业行为,新闻发言人的回应则代表的是政府的声音。如此轻率地以调查时间较长作为理由,不仅透露出个别官员执政能力偏弱的事实,也暴露出一种广泛蔓延、大家习以为常、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思维方式。

该新闻分发言人有两个强调很引人注目:一是通过多方努力,问题产品已被全面召回,没有造成社会影响;二是产品没有向国外销售。这两个强调相辅相成,没有向国外销售为因,没有造成社会影响则为果。

这种思维方式的错误之处在于,所谓没有造成社会影响是个别官员的个别判断,至于公众如何看待,是否有意见,似乎并不重要。事实上从舆论的态度和网友的留言来看,对于延迟数月之后才通报的意见可谓铺天盖地,这本身就是非常坏的社会影响,但个别官员还不认为造成了社会影响,那只能说明其对社会影响所定的标准和公众有一定偏差。

社会影响如何自然应该由社会的成员,也就是公众来判断,但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三聚氰胺却被当做秘密保护起来,这就使得多数民众失去了做出判断的条件。个别官员不对此感到歉疚,反而像《平原枪声》里那位大爷似的大喊平安无事,不知道其内心是否和那位大爷一样,对于平安无事的真正内涵心知肚明?

偶尔出现个三聚氰胺,并不算天大的事,只要正确面对,从此防患于未然,也就算不得多坏的社会影响。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官员而言,只有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从而使公众免受伤害,才是避免恶劣的社会影响的根本途径。

庞贝城的最新更新:
  • 浙商"黑榜"或是对公权力的良性制衡 / 2010-01-10 23:38 / 评论数(0)
  • "问题多"和"没作秀"是以丑闻否认丑闻 / 2010-01-07 21:39 / 评论数(0)
  • "未听说"对代课教师缺乏深切的体谅 / 2010-01-07 21:39 / 评论数(1)
  • 被问责官员复出了,三聚氰胺也回来了 / 2010-01-05 22:52 / 评论数(3)
  • 向下看应是政府绩效考评的"终极标准" / 2010-01-03 21:20 / 评论数(0)

  •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后代来信:这个城市不涉黄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3 通过 一五一十推荐文章

    作者:李普曼 | 评论(7) | 标签:后代来信

    亲爱的爷爷: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因为之前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忽然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状态中,难以平复。现在,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没有完全过去。

    我给您写信这会儿,心里仍旧忐忑,担心我的电脑随时可能自动关——虽然我清楚的知道,我已经远离了那个世界,但是心里的阴影仍旧存在。

    当然,阴影并不只是担心电脑的自动关闭,更重要的是,我的性生活现在是一团混乱。刚才和女朋友因为没有成功的做爱而大吵了一场(是的,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女朋友,抱歉没有告诉你),我们彼此都知道错误在哪里,可是显然解决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她已经睡了,我却睡不着,于是打开电脑给你写这封信。

    事情得从上个月我们的一次旅游开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一种现在想起来很变态的活动。在一个被当做历史来建设的城市里,去体验二十一世纪初的种种生活。当时人们乐此不疲的去尝试,都说很刺激,很新奇。我们身边的朋友好多人都去过那里,回来后经常谈论,搞得我们心里也很好奇,于是趁着放假就过去了。

    去之前我大概查了一下那个城市的情况,按照地理坐标的标示,在你们那个时代,这个城市名字应该是叫做"重庆市"。后来时代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这个城市被当做博物馆保存了下来。这座城市博物馆有个很吸引人的宣传标语:这个城市不涉黄。朋友说,只有进到里面去,才能感受到这个标语的意义所在。

    我们到了那里,真是一个红色的都市。街道两边的墙壁和房子都被漆成了红色。上面刷着黄色的标语。那些标语真的很能刺激人们最原始的激情,我和女朋友边走边饶有兴致的看着。

    刚走了没几十米,就看到一个岗哨–严格来说,我们还没有正式进城,按照朋友的介绍,我们必须经过这个岗哨的检查和规则告知之后,才可以进城。谁知道,首先女朋友的服饰就遇到了问题,暴露部分太多了,不符合着装要求。于是不得已,我们在岗哨那里买了一身新的服装,很严实的将女友裹了进去–而我们的钱包,立刻瘪了下来,那身衣服还真贵。

    规则告知员告诉我们,在城市里严禁任何低俗词汇、色情想法、以及两性间的亲密举动。"我们的城市不涉黄",那个女人说起这段宣传口号,便无表情,口气僵硬,完全听不出抑扬顿挫的感情。

    当时天色不早了,我们着急找宾馆。没仔细听完,那起一本旅游指南,就赶紧进城了。

    住的那家宾馆的主色调也是红色。满目的大红,实在撩起人的情欲。女友进屋后就去洗澡了,我则躺在床上休息。四周的红色不断刺激我的神经,洗澡间里淋浴的声音让我想入非非。

    突然间,一股冰水从房顶上的一个孔里喷了下来–我以为那是用来消防的–直接喷在我的下体上,持续不断的,直到我脑子里完全没有情欲的感觉–当然没感觉了,一开始带来的只是惊吓,而后发现无论我躲到哪里,那水柱都能准确的聚焦于一点,直到它低下高昂的头。

    女友听到我的身影开门查看情况,而我已经愤怒的拿起电话投诉。听筒里服务员–或者是电话录音–机械的声音告诉我,这座宾馆是严禁情欲思想的。当人们产生情欲思想的时候,四周的温度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而且身体也会排放一种特殊的物质。当宾馆的消防水龙头检测到这种物质和和温度变化的时候,水柱便会射到所检测的到位置上。"请您仔细查看我们的旅游指南。"面无表情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我的耳朵里。

    我边示意女朋友继续去洗澡,边从包里拿出旅游指南来看–一本红皮的小本本,上面画着一个金色的人头像,四周还闪着金光。里面果然详细的记载着刚才服务员描述的情况。我合上那本红皮的旅游指南,坐在床头,木然的看着窗外。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

    这时,服务生敲门进来换刚才被淋湿的床单,依然面无表情。在他似乎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又扭头过来–脸上的肌肉竟然松弛了–"如果您有特殊需要,我可以关掉那个水龙头。"

    最终,我给了他一百元,他从裤兜里拿出了一个喷雾剂。搬过凳子,站上面,把喷雾剂放到那个水龙头前,喷了几下。然后告诉我,一直到第二天退房前,水龙头再也不会流出一滴水了。不过,他提醒我,声音最好不要太大,不然仍然会有麻烦。

    他刚出去,女朋友从洗澡间出来了,美人出浴。我想实验下那个水龙头是否真的没事了,于是上去亲热了一下,然后我扭头看看水龙头。没事。这下我放心点了。

    等我洗漱出来,女朋友已经做好了一切充分的准备。在昏暗的灯光和四周浓浓的红色氛围里,我们迅速忘我,高歌猛进。

    突然间,女朋友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我们四周沾满了人。这让她吓了一跳,赶紧叫我看。我睁眼看看四周,也吓了一跳。顿时情欲飞到九霄云外了。得有十来个人,围着床头,看着我俩。

    不过仔细一看,其实都是一些影像,虽然很逼真,但是确实不是真人,而是3D的投影。话虽如此,可是我们再也提不起劲了。即使知道不是真的,可是心里阴影难去。

    我下楼找到那个服务员询问情况。他告诉我宾馆为了防止水龙头失效。所以又加了一个保险。这次是测量人的声音和言辞,如果检测器听到淫秽和低俗的词语,立刻就会启动3D投影–我竟然没被告知,我住的地方有投影!

    我在电脑上找到朋友,向其抱怨。都是这里很刺激,但是怎么连做爱都不能?连亲热都被监控?

    可是,做爱这个词刚刚被打出来,电脑突然自己关机了。无奈,重启,再次输入,到做爱那个词,电脑再次关机了。我低头再去重启,突然发现重启按钮那里有一个警告:发现低俗词语,电脑将自动关机。

    我几乎要抓狂了,觉得这个地方简直不能再呆下去了。立刻和女朋友收拾东西,退了房间。

    等我拉起她的手,踏出宾馆大门的时候,离我最近的那个墙角上,有一个我看不到的扬声器里传来声音:请保持距离,放开双手。请尊重我们城市的纯洁……

    爷爷,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不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竟然还有这样的一座城市。我经常想,或许只不过是我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梦罢了。可是,每当我和女朋友要亲热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看看屋子里的防火龙头,看看四周有没有人……心理医生说我至少得经过一两个月的治疗才能恢复。

    医生说,把心里的阴影说出来,可能有助于治疗。可是,我实在不好意思对身边亲朋说这些事情,所以想到给你写信。但愿你不要取笑我–尤其是不要告诉年幼时的我啊,那就干扰时间曲线了。

    祝好!

    你的孙子:zhroay

    +++++++++++++++++++++++++++++++++++++++++++++++++++++++++++++++++

    亲爱的zhroay:

    我怎么取笑你呢?要知道,我现在正处于走向那个时代的过程中呢。换句话说,你现在是一个恢复性能力的阶段,只是时间的问题,但等待你的是希望。而我,我们,则正在处于一个失去性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的未来则是悲观的绝望。

    当然,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事情在以一种任何人都觉察不到不便和反感的方式进行的,以至于许多人都不会觉得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有什么不方便:低俗信息被屏蔽了,我们活得也挺好嘛;手机开始过滤黄段子,我们的生活过得也挺好嘛;一些网站突然消失了,我们也过得挺好嘛;手机可能被停掉短信功能,重新申请就可以了,以后注意点我们生活可以过得很好嘛……

    看你这封信,想我们当下的遭遇。我突然想知道,当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那些远离政治的普通人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我的祖父辈,应该不会突然间感到乾坤挪移,社会动乱,未来绝望吧?一切不是突然进行的,都是在温水煮青蛙,然后直到他们发觉到情况变得有些危险的时候,已经不得不互相举报,互相批判,纲礼伦常开始破败。当他们发现社会变得疯狂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拉住社会的缰绳,甚至躲避不开,只能被社会的大波浪裹挟着,失去自我,失去未来……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是不是只是一个开始?我非常担心,你所游历的那个博物馆,可能是我们即将经历的未来……

    但愿不是。

    但愿你能尽快恢复。替我问你新女朋友好,她一定很漂亮吧?

    问候你的爸爸妈妈,我爱他们。

    你的爷爷:李普曼

    欢迎通过订阅在墙内访问我的博客:http://feeds.feedburner.com/lipuman

    李普曼的最新更新:
  • 政府不说谎吗? / 2010-01-18 21:59 / 评论数(15)
  • 吻别飞机场事件中国人的集体耻辱感 / 2010-01-11 21:28 / 评论数(19)
  • 关乎规则,无关是否是中国人 / 2010-01-10 19:15 / 评论数(13)
  • 《十月围城》传递了很贱的价值观 / 2010-01-05 22:01 / 评论数(38)
  • 凤凰网评出年2009度十大评论 / 2010-01-03 18:08 / 评论数(6)

  •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到美国去买“中国制造”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4 通过 一五一十推荐文章

    作者:陈季冰 | 评论(14) | 标签:时事观点

    中国老百姓出趟国不容易,在欧美发达国家看到从未见识过的各式琳琅满目的商品,总不免大包小包买了带回国内。

    10多年前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某好容易轮到有机会去美国开国际会议,用多年积蓄的那点美金买了几件貌似最新潮的电器产品。回到家里仔细一看,全是"Made in China"!无论是媒体上刊登还是朋友间私下说起这种事,总是略带一点对当事人"没见过世面"的善意解嘲,更多地则为了表达某种曲折隐晦的民族自豪感。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往返美国、日本与国内4、5次,算是大世面见过很多了。不过,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国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包小包……最近我好奇地问他:外国真有那么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用得着你一趟趟地买回来吗?岂料他的回答更让我吃惊:我在美国和日本买的基本上全都是廉价的日用品,你瞧!像这条浴巾,质地手感那么好,在美国的沃尔玛,标价折合成人民币只有40多块钱。赶上那天正好打折,我只花了4美元就买下来了。我仔细比较过,中国商场里品质还没这么好的,起码要卖70多。还有,这整整一打牙膏,1.99美元。这个牌子的牙膏,我们这里光一支就要卖到8、9块人民币……

    不用说,这些不远万里买回中国的日用品,几乎没有一件不是"Made in China"。我这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对法国香水和瑞士名表没多少兴趣,他其实是在利用每一次去发达国家出差的机会,掏中国生产的优质的便宜货。他的经验告诉他:这些"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很难买到——不是品质比较差就是价格高昂得多。

    这就使我这个对经济学略知皮毛的人难以理解:加上额外的运输成本及关税,中国商品在美国怎么可能卖得反而比在国内更便宜?我相信,任何一个美国商人或贸易专家看到这种"价格倒挂",都会毫不犹豫地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是通过政府补贴在搞对外贸易倾销。据此我还能够确认,这应该就是当今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之所以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我所知道的真实情况是:在大多数国际贸易纠纷涉及的领域里,中国政府确实没有明显的贸易补贴。事实上,中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私营或外资企业生产的,根据政府的一贯行为方式,即使有所谓国家补贴,其中大头绝不可能轮上它们。

    我的这个疑惑是被另一位朋友解开的,他在上海郊区拥有一家小型纺织工厂,生产专门出口到日本的桌布、窗帘、沙发套之类家庭软装潢产品。他非常肯定地告诉我,至少在上海市场上,相同品质的桌布价格确实要远高于他生产的那些桌布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但这样一来我就更不能理解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不把你的企业转成内销?那样不是利润更高吗?我的这位朋友哈哈大笑:你这个理论家啊!我的产品确实价廉物美,我也相信在本地商店里哪怕卖得比日本的价格稍微再高一点也一定能够旺销。可你以为把价廉物美的商品摆到中国超市的货架上去卖,就那么容易?难道一块在美国只卖40多块的浴巾在中国要卖70多块,是崇洋媚外的奸商想要在同胞身上赚更多暴利?你知道这里的30块钱成本(刨去运输成本及关税,其实还不止30块)是怎么产生的吗?还有,你知道像我这么一家上海企业的产品,如果想要打开外省市的市场,又要花去多少成本?

    这位朋友末了扔下一句:老实说,我认为我的竞争力比不上那些在国内市场打拼的同行。如果我的企业转向内销,现在国内的这个价格,我多半没本事做下来。相比之下,外贸生意要好做很多,只是单纯的商业契约行为,行政上的成本不仅低,而且一笔一笔清清楚楚,都可以预见,也容易控制。

    眼下举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共识:只有扩大内需,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专家和媒体大多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聚焦于提高老百姓收入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敢花钱"并"花得起"。我本人也很同意这样的观点,不过我认为,这两件事虽然更为根本,但它们是两项非经长期努力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复杂的综合性任务。我不相信,中国老百姓现今的购买力不至于低到花14块钱买一打高等级的高露洁牙膏(一支1块1毛出头点)都舍不得!

    对外,我们当然应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为中国经济的长远计,我们政策的重心究竟应当是想办法把这打牙膏的售价进一步压低到0.99美元去更多地卖给美国人,还是改善我们国内的市场秩序,使更多同胞只需花与美国消费者相同的钱就能享受到这打中国制造的优质牙膏?

    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我们能够主动掌控的。而且,得了中国廉价劳动力许多好处的美国消费者永远也不会感谢我们。相反,他们只会更加认定中国夺走了他们工作岗位。再来看我们自己的国内市场和国内消费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的那位朋友在与他一点也不喜欢的日本人做生意时付出的成本比做国内生意反而更低呢?

    写于2010年1月24日,发表于2010年1月25日《成都商报》我的个人专栏。

    陈季冰的最新更新:
  • 80后、90后的独立人格 / 2010-01-26 15:40 / 评论数(10)
  • 令人绝望的海地 / 2010-01-20 13:52 / 评论数(30)
  • 去未名湖畔学点经济学 / 2010-01-19 16:24 / 评论数(10)
  • "赶超时代"的困境 / 2010-01-18 14:06 / 评论数(3)
  • "中国本位"与"中国范式"? / 2010-01-11 14:04 / 评论数(5)

  •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2010-01-25

    一书百忧解

    剛剛看完,回過來再看菜頭的書評,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0 通过 槽边往事 作者:和菜头

    岳敏君

    最近得了一本好书,香港陈冠中先生的新作《盛世》。它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绝大部分网络上的争吵,可谓是砖帖王,所向披靡。在中文互联网的历史上,我曾经一度天真地幻想过,世间有这样的终极大杀器的存在。当我已经不再天真的时候,这个想法却实现了。

    历数这十年间互联网的大小砖战,有起码过半数的战役围绕着"中国的明天"进行。作为一个粗人,我很难从学理、数据、论证层面进行分析。在我看来,大家吵的只是一件事:中国的明天是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罗列成绩,认定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而且只会一天比一天好的,被冠之为"五毛"。认为问题会越来越多,一天比一天糟下去,下跌无底线的,被斥之为"汉奸"。这样的罗圈架永远都没有结果,一方点亮一根蜡烛,另一方就一定能找出一个暗角落。双方力不从心地使用穷举法论证,把各种有利于己方论点的新闻拿出来当炮弹,而双方的武库看起来永远没有告罄的时候。所以,谁都说服不了谁,砖战也就一直维系下去。

    陈冠中先生用一本小说直接打破了这个死结,在这本名为《盛世》的小说里,直接了当地设定:2013年的时候,中国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也是全球最好的国家。连星巴克都被旺旺集团收购,改为销售桂圆龙井拿铁。这一招直接了当,止咳化痰,镇心理气。既然是做梦,不妨做个最大号的。与其终日剌剌不休,争论"会不会",不如直接假定已然如此。在这个既成事实之下再来讨论,反而有可能把一切都看清楚。由此,意淫终于被转化为严肃的讨论,而这一讨论却又带着黑色幽默的味道,让人一路从头爆笑至尾。

    中国已然美好了,而且是最好了,对于支持这一点的人来说,形同抽去了支持全部重量的地板。整天哭着喊着说大国崛起,太平盛世的人,无非是要人相信这一点。那么,不单相信你,而且假设已经真的实现了。那么,身在那样一个理想的彼岸,彼时又该如何安放自己呢?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你已经证明自己是对的,然后呢?然后又是怎样?过去,你以捍卫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而存在。现在呢?你继续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你又将前往何方?

    对于反对这一点的人来说,可能一早抱定大艺术家达利的狡黠。有人问达利,如果画廊失火,他会先救自己的哪一幅画?达利回答说:为什么要失火?假若盛世到来,可以被简单地视作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在陈冠中的书里有充分的论证,使得这种可能性不能忽略,你又该如何想呢?如果我告诉你,陈冠中的描述看上去的确有理由让人相信,中国可能再一次幸运地逃脱全球经济衰退,利用国家的强制力启动了真实的内需,你也还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么?如果我告诉你说,也许不存在一个全然美好的世界,只存在一个所有糟糕世界里最不坏的一个,你又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盛世》不是一本《1984》那样的寓言小说,书里没有阴森压抑的气氛。相反的,它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种极为快活几近狂欢的味道。当你和书里的人物一样,笑到面肌都开始酸痛抽搐的时候,也许能够借由陈冠中提供的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一本乌托邦小说,我以为重点并不在于乌托邦。而是这本书给所有还在思考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的人一个喘息之机,从单纯的辩驳中脱身而出,站在某种超现实的视角,觉察出作者深深埋藏的怪诞之感。也因为这样,对立的双方竟然有可能不自觉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重新思考一番,而这一次难得大家灵台清明,心中波澜不兴。

    不得不叹服陈冠中的想象力,这为这本小说着实增色不少。作者本人已经在这本书里清晰地表达了他的价值判断,他的技法,他的叙事,无一不在为他的判断做出表达。不过,因为这种想象力,又使得《盛世》可以解读出许多不同甚至彼此对立的观感来。相信每个活在今天的中国人读后,心头一定都会五味杂陈,无法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段子,轻易地消解这部佳作。和现实的光怪陆离相比,《盛世》里的怪诞扭曲反而显得非常写实。它暗喻了所有人共同的命运,也曲折地表达了所有人心底的忧虑。最重要的是,你会相信书中描写的世界正在森然迫近,大笑之后是遍体生寒,就像是在参加一场狂欢,台上的小丑在不经意间道出了人人心头为之一震的真话。

    《盛世》售价港币70元,仅在香港出版销售。

    盛世

    ++++++++++签名++++++++++
     鲜花和墙
    摄影:方加玮
    鲜花总会长出来,不在墙这边相见,就在墙外面思念。请使用E-mail订阅《槽边往事》:订阅地址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做一头有尊严的豪猪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4 通过 思想的防空洞

        说起杀人,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砍头、枪毙或车裂、凌迟、五马分尸等种种骇人听闻的酷刑。其实有时杀人倒并不一定要从一个人的肉体下手,比如你可以通过改变 一个人的居住环境来达到杀害内心的目的。斯·茨威格有一篇很有名的小说,叫《象棋的故事》,里面写到一个对象棋并无特别爱好的B博士,被盖世太保抓到集中 营,坐单人牢房。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给他的眼睛以任何可以观赏的东西,后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人得到了一本棋谱,他便疯狂地钻研起来,并日夜在脑子里与自 己鏖战,结果患上了"象棋狂热症"。这是通过无聊或孤独杀害一个人的极端例子。
     
        还有另一种谋杀是通过热闹或公开一个人的私生活来完成的。
     
        我曾有很长时间居住在西安南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几乎所有的筒子楼都是当地村民为出租而盖的。租住他们房子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盗贼;二是妓女;三是 穷文人。每天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我租借的院子里时,楼里几乎所有的住户都伸出头来,或将鼻子贴在窗玻璃上压成扁平的橡皮模样来观看我手里或自行车后架 上的东西。以至当我每次走出或走进这个院子的天井时,我都感到在窗玻璃后藏着的不是一双双眼睛,而是一把把刀子,它们全都伸出来要刺向我。这种心灵受难的 结果是,多少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改变一种看法,那就是市民与市民的关系,其实并不像乐天家说得那样温暖,有时实际上是一种谋杀关系。在无数的谋杀与被谋 杀之间则是一片广大的灰色地带,人们在这个地带吃着、喝着、拉撒着、嫉妒着。一般来说,他们所有人的命运都是不幸的,但一旦有谁掌握了某种优势,立马就会 转过来折磨别人,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前苏联有一个很古怪的词,叫"公共公寓",专指斯大林时代,几家人合住在一起的公房。厕所、厨房、阳台、走廊全是公用的,房子里面则被隔成三块、四块或更 多,并且是有学问的和有学问的住在一起,弹钢琴的和弹钢琴的住一起,说得冠冕的理由是"便于管理",但如果照实说来,全不是那回事,不过是"便于告密"。 大家住一起,而且是专业相同的人住一起,那么,谁访问过谁,谁一天吃几餐,便溺几次,全都一览无遗。公共厨房更是人们发泄不满的好地方。谁对谁有意见,只 消等他离开时,在他们锅里加点盐或味精便大功告成。如果还不能解心头之恨,那么就等他离开后,往他的壶里吐口水。方法是趁主人离开,揭开壶盖,飞流直下。 要诀是,不能太早,太早主人会因听见而返回;也不能太迟,太迟可能导致主人恰好下班,逮个正着,痛打一通。还有,脑袋离壶口不能太低,太低容易溅伤自己, 太高又不容易百发百中。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在关键时刻打喷嚏。
     
        看来吐口水也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不如中国式的打架或辱骂来得痛快。
     
        2000年在学术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钱钟书夫妇与林非夫妇斗殴一案就是显著例证。居住在"公共公寓"的钱钟书、杨绛,没有像人们通常预计的那样温文尔雅,在 人的生存空间被逼窄到难以抽身的地步时,再大的学问和理性也不能阻止他拿起木棍向胆敢入侵的"男沙子"动粗。他们当然没有往林家水壶里吐口水,但想一想一 个弱不禁风的知识女性用牙猛啃"女沙子"的情景,就令人忍俊不禁。除了佩服杨女士不怕弄得自己满嘴沙子的英勇顽强外,再令人徒生感慨的恐怕就是极权政治对 人的尊严的最后剥夺竟然是从收缴人的居住空间开始的。
     
        萨特有一个剧本叫《禁闭》,写在一座地狱的禁闭室里,三个生前分别有过恶德的男女,在牢房里相互纠缠、折磨的痛苦情景。最后,借主人公加尔散之口,这位存 在主义大师说了一句名言:"提起地狱,你们便会想到硫磺、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其实不光是"他人",自己也是地狱。这一点你可以在斯·茨威格的B博士,退休的官吏,无聊的贵妇,白天的妓女身上看得一清二楚。对于闲着的人来说,无所事 事比胡作非为更不堪忍受,久站不动比长途跋涉更无法容忍。你对一个坐长途车的旅客说,我给你提供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和饮料,条件是你不许打牌,不许说话,不 许眼睛向外,那你肯定要挨耳光。
     
        这就是人的真实处境。一方面,人是孤独的,绝对地孤独;另一方面,人又渴望群居,渴望归属。一方面,人无法容忍和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完全共享生活;另一方面,人又渴望活在群体目光的适度注意里。
     
        叔本华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说在严冬的一天,一群豪猪挤在一起取暖,但很快便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硬刺,于是嚎叫着离开。过一会儿,寒冷又使它们走到了一起, 倒楣的事于是不得不又重复一次。最后,几经周折,养猪的人终于将它们隔开,但隔得不远也不近,距离是恰好能吸取对方的热能,同时又不被刺着,这次豪猪们终 于相安无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多启迪。那就是豪猪们要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就必须在豪猪与豪猪之间制造适当的距离。否则,一切文明,教育全都靠不住。当然,最低的期待是,那个养猪人不要故意将它们关在一起,或完全隔绝,单独关开,像一切古代和现代的奴隶主通常做的那样。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如何提高电子邮件的安全度?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4 通过 GFW BLOG 作者:GFW Blog

    来源:维权网

    不少网民在使用Email(电子邮件)时,都遭遇过邮箱密码被盗被篡改、邮件已被阅读或被偷偷"自动"转发、丢失邮件等情况。最近谷歌公司透露,有些黑客试图袭击该公司网站盗窃维权人士的邮箱帐户信息。十分牢靠地确保电子邮件的安全,恐怕是做不到的。但是,有些小诀窍,可以帮助你提高电邮使用的安全度:

    不要用商业性质的电邮服务商, 尤其是国内的。Yahoo、hotmail、163、126、sina、sohu等电邮服务商都是商业性质的集团,可以为自身利益而出卖或向网警拱手出让用户的私人信息。众所周知, yahoo已经这样做过了。为了安全起见,公司设在中国境内的那些电子邮件服务商的产品最好不要使用。
    Gmail 也是商业性质的电邮服务商,由于它不是设在国内的,所以用还是可以用,但用时必须要倍加小心。因为我们知道gmail邮箱不保险、用户经常发现信箱被攻击。

    (1)、一个办法是使用gmail时给整个过程加密。具体做法如下:输入https://mail.google.com这个网址,注意它在 http后面有个s,这就代表了加密的意思。同时,进入你电邮邮箱,设定"浏览器连接: 始终使用 https",这样你的邮件收发过程就会在加密状态下进行了。请参照图一。


    图表 1:要设定"浏览器连接: 始终使用 https",先进入你的邮箱,按右上角的"设置",进入了"常规设置"的页面后,"浏览器连接"那个选项,选"始终使用 https"。

    (2)、你在使用gmail邮箱时,经常要检查"设置",看你的邮件是不是被黑客偷偷地给你转发到陌生的信箱里去了。参照图二。1

    图表 2:要检查你的邮件是否被黑客做了手脚、把你的转发功能给重新设置了,使你的所有邮件被偷偷"自动"转发到一个陌生的信箱里去了。 如何检查?先进入你的邮箱,按右上角的"设置",进入了"转发和 POP/IMAP"的页面后,"转发" 那个功能旁边,你看看你的电邮有没有被转到一个你不认识的邮箱去?在这里选择 "禁用转发功能" 

    最好是使用非盈利而保密性强的电邮服务商,因为他们更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如www.riseup.netwww.hushmail.comwww.vaultetsoft.com等。这几个服务商当中,Riseup有中文界面,但你需要被Riseup用户邀请才可以申请到一个帐号。维权网可以邀请你,请你跟我们联系。
    但无论你用那个保密性强的网络服务商,跟你联系的人必须同时使用安全性强的服务商,这样才能达到邮件内容安全不被外泄的效果。否则,只有你一方使用riseup邮箱,而对方使用的是Yahoo或者sina等邮箱,虽然邮件内容在你这里是加密状态的,但是当你的朋友在非加密状态下收到时,你的邮件内容还是会被网络监控系统发现。
    尽量不要通过发送附件。如果附件包含的是普通文字档案,干脆就把它贴在电邮上就最好。无可避免要在邮件上附上附件的话,可以先以其他方法(如电话或斯盖普)跟朋友沟通一下,使他们知道附件是你发来的。
    电邮中的附件,来历不明的或者是群发的最好不要打开。就算是熟悉的朋友发来的,也可能是网警冒充的。先以其他方法(如电话或斯盖普)跟朋友联络,确认是否由他们所发。尤其是 ppt, pps, zip 和jpg的附件, 是黑客最常用来发送病毒的文件格式。

    -----------------------------------------

    [1] 国内的朋友可能会用gamil自带的Gtalk。至于Gtalk的安全性,Gtalk在06年底回答用户时有提过:"Gtalk是有用加密技术…但从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并不是完全加密。所以,当一个用户把信息发给另一个用户,我们不能保证这些信息的保密性。" 所以,在国内的环境下,Gtalk并不是很安全。如果你要用Gtalk 的话,你要使用一个叫Pidgin的软件把信息加密。懂英文的朋友,可以点这里下载Pidgin和使用指南: http://security.ngoinabox.org/pidgin_main
    敬请订阅我们:http://feeds2.feedburner.com/chinagfwblog,在twitter跟随我们:http://twitter.com/cdt。翻墙工具介绍和下载: 推客浏览器(http://twitbrowser.net/blog/),http://www.sesawe.org/和http://www.sesawwe.net/。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沮丧的韩寒,寂静的《独唱团》

    木秀于林啊,那些杂碎这是趁机打击报复呢。支持韩寒。

     
     

    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24 通过 GFW BLOG 作者:GFW Blog

    作者:谢培  来源:时代周报
     
    早被标上"傲气"标签的韩寒,在2010年初开始用这样的词句形容自己:"也许是我个人的能力和力量都有限,希望得到读者的谅解,原谅我的无能。""我只是一介书生,在这个又痛又痒的世界里写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而已,百无一用",即便只是谈论对自己资源利用的问题,他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是天底下最大的、最不会利用自己资源的白痴。"言语之间流露出沮丧。这哪是公众耳熟能详的韩寒呢?
     
    这种情绪很大一部分源自《独唱团》至今未能上市的窘境。从最早宣告仅靠销售收回成本的自信,到打破行业规则的"千字最高两千元"的喧嚣,再到数次言之凿凿却又频频推迟出版日期的尴尬,直至现在韩寒公开露面希望"降低大家对《独唱团》的期望",并在博客上宣告《独唱团》遭遇尺度审查而"还没有下厂印刷,实际日期遥遥无期",杂志名充满反讽意味的《独唱团》,离韩寒最早"更自由、更野的文艺杂志"的期许越来越远。
     
    我们所知道的《独唱团》
     
    但凡单打独斗的项目,韩寒均在较短的时间内交出了令自己满意、让看客惊讶的成绩,无论是出书、赛车,还是个人博客。差不多一年前,韩寒萌生已久的"创办一本文学杂志"的想法开始断断续续地进入筹备阶段,也引起了一些有惊无险的风波,首先是原定杂志名《文艺复兴》没有通过审查,迟迟得不到刊号,韩寒于是将一本计划中的书名《独唱团》临时借用,改申请刊号为争取书号,最终通过。筹备中期,《独唱团》的合作方也有过调整,大大小小的琐事不一而足。
     
    但《独唱团》的另外一面才引人注目,韩寒为了"改善一下目前国内写手的生活",开出了"千字千元"的征稿价码,重点文字甚至是"一字两元",这大大超出了目前国内写字谋生人群的市场价格。仅仅这一点,《独唱团》就吸引了大量的投稿以及更大量的眼球。但绝大多数投稿质量不佳,内容已制作完成的第一期《独唱团》样刊,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寒个人的约稿,已确认作者有周云蓬、罗永浩等人。2009年底,上海80后"马日拉"接到韩寒《独唱团》约稿短信,"马日拉"是"我来房产网"的创始人兼总裁。
     
    周云哲曾是资深媒体人、摄影师,在同韩寒有过愉快的接触经历后,接到了来自后者的邀约,参与韩寒的"小泽文化"公司,负责《独唱团》的视觉呈现部分,因为韩寒希望《独唱团》要与目前流行的纯文学杂志、纯时尚杂志作较大的视觉区别,周云哲的工作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周云哲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了目前第一期《独唱团》样刊的大概构成。除去二十多篇杂文、小说外,还有漫画和摄影,以及一些介绍吃的、玩的内容。此外,时评也出现在了《独唱团》样刊中,主要是以有趣为目的。韩寒个人创作有一篇小说,一篇杂文,以及一组漫画。
     
    "漫画是韩寒和别人一起创作的,主要是由韩寒出灵感,没有动笔。漫画加上摄影的部分基本上占了整本杂志四分之一的版面,这和传统的文学杂志有着很大的差别。"周云哲说。网络上流传一张《独唱团》创刊号海报,一位只穿袜子的裸体男子持枪站立,以漫画呈现,在他的隐私处,有独唱团三字。
     
    韩寒主编与老板韩寒
     
    周云哲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永远记得韩寒自己挑了两种字体,询问我们每一个同事用哪一种做正文字体比较好的情景。这好像做梦一样,因为我以前经历过的每一个主编都会做同样的这件事。"另外一件让周云哲惊讶的是韩寒的民主:"我其实不太相信媒体的文字报道,我只相信我的视觉观察,按道理说韩寒有张线条锋利的脸,应该是注重效率和速度的人,但他在对待不同想法和意见的民主态度上,却远高出普通人。他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不同意见,而对你意见背后的东西充满兴趣。"
     
    尽管有着主编的风范和民主的个性,但27岁的韩寒离一个合格领导者的要求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不仅周云哲这样说,韩寒自己也对媒体承认:"我连办公室文化、职场斗争都一无所知,我可能只适合单打独斗。"
     
    其实这并不是《独唱团》的唯一问题。《独唱团》目前的合作方是盛大文学,后者负责市场推广及营销。而韩寒的"小泽文化"负责《独唱团》的内容部分,其实员工总共也就三四个人,大家在上海浦东区的一间办公室内的工作强度并不大,彼此之间同韩寒的关系不像是老板和雇员,更像是朋友―尽管到目前为止,承担运作费用和员工工资的正是韩寒个人。
     
    "但我们目前是在苦苦支撑,花销不大,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大手大脚。"租来的办公室每月一万,再加上其他的费用,一年间仍未上市的《独唱团》没有任何收益,已花去接近五十万。"我在媒体、杂志待很久了,在我看来,一年的筹备期和投入期并不算什么。"周云哲说。五十万对于一本杂志而言并不是一个多大的数目,但对于不善赚钱、理财的韩寒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他在博客上这样写道:"再这样拖延下去弄不好自己的经济都要拖跨。"
     
    尽管一再跳票,但就在2009年年末,也就是半个多月前,在《独唱团》中拥有老板、主编和作者三重身份的韩寒还在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着杂志情况,并说:"一月份会正式上市,现在已经下厂印刷,因为印刷的周期要二十天,所以还需要等待。"那个时候他还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
     
    《独唱团》的尺度
     
    仅仅半个月后,《独唱团》便遭遇"尺度问题"而继续延迟上市,韩寒的博文语气也有了些变化,出现在公共场合时,媒体用上了《2010韩寒首秀有点不一样》的标题。时代周报记者询问韩寒具体出现尺度问题的文章和内容都是哪些,但他不愿多言。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虽然你的问题都很好,但我本人不想让人过度关注这本杂志,所以不想回答任何关于杂志的问题了,见谅。"
     
    周云哲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说:"现在《独唱团》的延期确实是因为在出版尺度上遇到了问题。"他透露说,除去部分约稿外,韩寒本人的一篇杂文以及创作的漫画,都在遭遇"尺度"问题的内容之列。
     
    最早韩寒向自己的团队阐述《独唱团》的理念时,曾用到了"更大的尺度"这样的句子,周云哲说自己更愿意理解为"更多的尺子",即是更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意思。但"更大的尺度"让还很年轻韩寒遭遇到了打击,尽管之前曾对媒体潇洒地说"《独唱团》不干也行",但一年的心血依旧见不到未来仍让他感觉不佳,到底会为了坚持尺度而延迟出版,还是为了出版缩小尺度?韩寒没有给时代周报记者回答,他只是泛泛地说:"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吧。""妥协要有尺度,不希望看到大家的利益受到侵害。"
     
    究竟《独唱团》是不是自我尺度过大呢?"其实我们自己看了又看,尺度没有问题啊。我们做的也不过就是媒体可以做的。"周云哲说,"但也许是书刊审查和媒体审查不一样吧。"
     
    喧嚣了一年,很多人翘首以盼了一年。《独唱团》至今寂静无声。相比较其他畅销青年作家流俗杂志的热卖,希望秉承些人文气质的《独唱团》更显得寂寥。好在周云哲说:"韩寒的抗压能力超强,在压力面前,他能保持情绪的正常与高昂。"在最近一次的媒体露面中,韩寒自己也说:"我一直是一个向上的人。"
     
    敬请订阅我们:http://feeds2.feedburner.com/chinagfwblog,在twitter跟随我们:http://twitter.com/cdt。翻墙工具介绍和下载: 推客浏览器(http://twitbrowser.net/blog/),http://www.sesawe.org/和http://www.sesawwe.net/。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博客歸檔

    標簽

    搜尋此網誌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