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同袍 與子同澤
林燕妮
《明報》2011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一直奇怪為什麼軍人不怕死。古時若要攻入敵方城池,便把雲梯架上去,敵方不斷擲石頭,又把雲梯推回地上,敵軍在上自己在下,士兵都死傷枕藉,不曉得死傷了多少人才攻得上去。
那種勇氣從何而來?是嚴格的訓練而來的吧,進得軍隊,便顧不得生命。消防員救人救得死而後已,警隊應不害怕悍匪吧。這些保安人員,是我很尊重的。
在北京朋友請吃晚飯,座中有個胖子,在「六四」時當武警,要攻進天安門廣場的。我問他那時心情如何?他說﹕「我怕得要命,轉身找旮旯竄在後面那一排。」他是高幹子弟,嬌生慣養,不曉得怎麼當了武警,也許料不到「六四」事件會發生的吧。
紀律部隊是不可畏縮的,不怕痛也不怕死的,各行各業都有規則,加入哪一行便不怕做哪一行的事。我們文人也一樣,天天寫稿交稿。朋友們說﹕「那不是天天都有壓力嗎?要我寫三百字已經十分辛苦了。」那也是本行的規則,不可以斷稿,寫慣了便一點壓力都沒有,沒得寫才痛苦呢。上戰場的士兵心態應與我們一樣,正如天天看病人死亡的醫生,初入行時人死了很難過,做得久了便見怪不怪了。
例外的是妹妹,她是很活潑的,當五位醫生都發覺她已無可救治之時,五個都為這個戰志高昂的年輕病人而流淚。她自己可沒流淚,她認為自己可以康復的。有如個不怕死的兵丁。
在唐太宗的大將領兵在塞外與胡人作持久戰之時,兵傷糧絕,天氣奇寒,他們就圍一團火唱﹕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與子同澤
與子同澤
他們都不想死,但也不怕死,怕死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而不是對方。
我猜「六四」死傷的學生都不會後悔的。在戒嚴期間跑去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只到木樨地便讓槍斃了。一股青年熱血,死而不冷。維園的「六四」燭光悼念,是會薪傳下去的,華叔放心。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林燕妮
《明報》2011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一直奇怪為什麼軍人不怕死。古時若要攻入敵方城池,便把雲梯架上去,敵方不斷擲石頭,又把雲梯推回地上,敵軍在上自己在下,士兵都死傷枕藉,不曉得死傷了多少人才攻得上去。
那種勇氣從何而來?是嚴格的訓練而來的吧,進得軍隊,便顧不得生命。消防員救人救得死而後已,警隊應不害怕悍匪吧。這些保安人員,是我很尊重的。
在北京朋友請吃晚飯,座中有個胖子,在「六四」時當武警,要攻進天安門廣場的。我問他那時心情如何?他說﹕「我怕得要命,轉身找旮旯竄在後面那一排。」他是高幹子弟,嬌生慣養,不曉得怎麼當了武警,也許料不到「六四」事件會發生的吧。
紀律部隊是不可畏縮的,不怕痛也不怕死的,各行各業都有規則,加入哪一行便不怕做哪一行的事。我們文人也一樣,天天寫稿交稿。朋友們說﹕「那不是天天都有壓力嗎?要我寫三百字已經十分辛苦了。」那也是本行的規則,不可以斷稿,寫慣了便一點壓力都沒有,沒得寫才痛苦呢。上戰場的士兵心態應與我們一樣,正如天天看病人死亡的醫生,初入行時人死了很難過,做得久了便見怪不怪了。
例外的是妹妹,她是很活潑的,當五位醫生都發覺她已無可救治之時,五個都為這個戰志高昂的年輕病人而流淚。她自己可沒流淚,她認為自己可以康復的。有如個不怕死的兵丁。
在唐太宗的大將領兵在塞外與胡人作持久戰之時,兵傷糧絕,天氣奇寒,他們就圍一團火唱﹕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與子同澤
與子同澤
他們都不想死,但也不怕死,怕死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而不是對方。
我猜「六四」死傷的學生都不會後悔的。在戒嚴期間跑去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只到木樨地便讓槍斃了。一股青年熱血,死而不冷。維園的「六四」燭光悼念,是會薪傳下去的,華叔放心。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Sent with MobileRSS for iPhone
Steven Fiv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