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11-02-27

纽约时报:蔡美儿是“懦妇”

纽约时报:蔡美儿是个"懦妇"
作者:戴维·布鲁克斯
发表:2011年1月17日
译者:iDo98

戴维·布鲁克斯


上周初,一大批受过教育的美国人断定,对美国社会而言,蔡美儿(Amy Chua)是个危险人物。你或许知道,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教授,她发表评论,批评美国家庭教育软弱有余而溺爱过度。

蔡美儿不许她自己的两个女儿出去约会或在外过夜,不许她们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参与手工之类的垃圾活动。有一次,她女儿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拿了第二名,排在一位韩国孩子后面,蔡美儿于是就逼迫女儿每晚做2,000道数学题,直到她重新拿回第一为止。还有一次,两个女儿送给她的生日贺卡质量欠佳,蔡美儿拒绝接受,要求女儿重做新卡。再有一次,她威胁女儿,如果不能完美演奏好一段音乐的话,她就要烧毁女儿的所有毛绒玩具。

结果,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门门功课都得A,而且在一系列音乐比赛中获胜。

在她的《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中,蔡美儿猛烈抨击了美国人的家庭教育方式,虽然她也自嘲自己极端的"华人"式教育方式。她说,美国家长缺乏威信力,造成孩子未能被迫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大量充满激烈谴责言辞的电子邮件在一周前就开始如洪水般涌入我的电子收件箱。蔡美儿触到了美国民众对国家衰落深感忧虑的软肋,她是一位全力以赴教育子女的华人家长(顺便提一下,还有10亿个华人家长),而她的孩子将彻底战胜我们的孩子。此外(蔡美儿对此不会赞同),她并不是全然反对美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她是主流精英式家庭教育方式的合理延伸。她所做的一切正是美国中上阶层父母所奉行的高压式教育方式,而她只是其中的中坚分子。

她的批评者重复着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系列论据:她的孩子不可能快乐,或者不可能真正拥有创造力。她们长大后会拥有技能,而且顺从,但会缺乏无畏精神而无法获得非凡成就。她正在摧毁她们对音乐的热爱。15岁至24岁的亚裔美国女性自杀率如此高,其中必有原因。

我对蔡美儿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她在溺爱她的孩子。她在保护她们,不让她们参与那些在智力方面需要最高技能的活动,因为她不理解什么难以认知,什么不难认知。

连续练习一段音乐四个小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对于14岁的女孩来说,这远不及在外过夜对其认识能力的要求那么高。应对地位竞争、协调群体行为、理解社会规范、把握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区别——凡此种种社会考验对认知能力的要求远远超过了耶鲁大学任何一节高强度的辅导课或教学课。

然而,精通这些艰巨技能是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大多数人以群体形式参与工作。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群体解决问题比个人效率更高(游泳选手往往在接力赛中因受到激励而发挥出他们最好的个人水平,而不是在个人项目上)。此外,群体的表现与该群体成员的平均智商——或者甚至与该群体中最聪明的成员智商都没有密切的关联。

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群体成员擅于读懂彼此情绪——当他们轮流发言时,当每位成员的表述得到流畅的交换,当他们发觉彼此的癖性和优点——那么该群体就具有高度的集体智慧。

加入到一个完善团队中去真的很难。这需要你能够信任亲属之外的人、领会别人的语调和情绪、理解群体中每一成员的心理特征是否能融合。

这套技能学校是不教的,而是通过各种艰苦经历的磨练得来的。这些正是蔡美儿要求她的孩子们回家赶紧做功课而不让参与的艰苦经历。

如果蔡美儿能把课堂看作是孩童时期所面临的一系列真正艰辛考验的认知休息,那么她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从哪里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哪里学会构造和运用隐喻?从哪里学会像猎人观察地形那样察言观色?从哪儿学会如何发现自身的缺点?从哪里学会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并预料到别人的反应?

这些及其他无数技能只有在平日非正规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倘若孩子的时间完全被正规学习所垄断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这些技能。

因此,我并不反对蔡美儿对她两个女儿的谆谆督促,而且我也很喜欢她那本勇敢无畏、发人深省的书,其实这部书比她批评者所臆造的更为温和。我只是希望她不是那么心软和纵容。我希望她认识到,在某些重要方面,学校餐厅比图书馆对智力需要更高的技能要求。而且,我希望她的两个女儿长大后自己著书,或许学会必要技能,以便能更好地预见到她们的书会得到如何的评价。








Steven Fiv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博客歸檔

標簽

搜尋此網誌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