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09-03-22
電影《入殮師》
片名:入殓师Okuribito (2008)
更多中文片名: 为逝者送行的人
导演: 泷田洋二郎 Takita Youjirou
编剧: 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主演:
本木雅弘 Masahiro Motoki ....小林大悟
山崎努 Tsutomu Yamazaki ....佐佐木生荣
广末凉子 Hirosue Ryoko ....小林美香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日本
对白语言: 日语
色彩: 彩色
拍摄日期: 2007年4月18日 - 2008年6月
上映日期:2008年9月13日 日本
发行公司: 松竹映画
日本DVD発売日: 2009/03/18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
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
第63届每日映画大奖获得日本电影大奖
第32届日本学院奖,囊括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13个单元中的10个奖项。
第30届横滨电影节最佳电影及导演,广末凉子及余贵美子夺得最佳女配角奖。
原始附件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博客歸檔
-
▼
2009
(509)
-
▼
3月
(170)
- 旅行簡訊-溫州山水行進行中
- 新环保时代问答
- 周末愉快:泡妞,就得用眼角的膀胱
- 感謝BO媽&大黑來了
- KIN同學的越南照片
- 北京的朋友可以去瞅瞅
- 探秘中国博客审查:一个实验
- 東拉西扯
- 和菜头的真面目:知名博客还是独裁教主?
- 无处不在的“敏感”
- 觀復博物館圖
- 你瞧瞧许巍是如何怀疑人生的,再瞧瞧你
- 那不行补那儿
- 本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短片: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
-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 嗨,你好,磨叽
- 用国家这根擀面杖给自己装硬
- 中国是豆腐渣做的么?
- 看到這些,俺就醉了
- 瞻仰CCAV褲衩下方火燒JB遺跡圖
- 借你嗎夭哪都是河蟹哈圖
- 天津衛傳統相聲小劇場大金臺圖
- 暖水瓶扎堆圖
- 鴻起順清真館子紅燒牛舌尾真是一絕圖
- 你這廝再拍俺可煩了啊圖
- 想吃點啥面啊圖
- 擰吧圖
- 來點閑話
- 还需要写博客吗?
- 驢肉一鍋外加驢肉大餡蒸餃美味圖
- 據說是天津味道最好價錢最貴的栗子圖
- 《墓碑——中国六十代大饥荒纪实》,作者:楊繼繩
- 我们都是有罪的人
- 篪篪、宝宝、赖赖的故事
- 英文不好让我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 網站用戶歧視
- 一个活佛的回忆和念想
- 意外的驚喜
- 我们只知道“两会”很重要
- 海河上邊只亮不轉摩天小輪圖
- 朱門酒肉拾荒大嬸河蟹圖
- 當街一坨不知何物鐵疙瘩垃圾河蟹圖
- 啥J8事都能扯上河蟹圖
- 我和负责扫黄的领导一起看色情录像……
- 扯淡人性
- 那些朝鲜姑娘们
- 难道需要给单身女士发“良家证”
- 回忆老外上司二三事
- 《雲山幾盤,江流幾灣》,作者:章詒和
- 家有小学生
- LOGO的演變
- 電影《入殮師》
- 中国不知道
- 正常人为何屡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
- 中国移动通信:移动色情专家[视频]
- 頭一回俺的課堂上有人來跳鋼管LIVE圖
- 春天來了
- 汽车牌照中的美国宪法
- 國寶的生成
- 菊花臺
- 混乱的淘宝,堕落的阿里旺旺
- 和台北的哥聊管制
- 周末愉快:夏季北海道/HOKKAIDO
- 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告诉大家中国房价不能下跌的原因
- 箍牙下的力量
- 法国人为何敢罢工?
- 答路透社记者安娜问
- 怎樣喝水
- 嘉興街頭車里瞎拍組圖
- 搞笑食堂招貼抱腿圖
- 3·20 LEICA中文攝影雜志近期佳作
- 1946年,“反奸清算大会”上的当场凌迟
- 艾未未其人
- 無常
- 数字游牧-Digital Nomads
- 忍耐力
- 戲怎么還未上演依偎圖
- 帥老爺子翻拍圖
- 知道這是啥嘛圖
-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到貨了
- 对压力的反应
- 一切皆因18年前的千元存款
- 高举戈倍尔的伟大旗帜
- 都市中的長頸鹿與河馬圖
- 劇院門口短信MM圖
- 繼續抖動圖
- 浮影翩翩俺也玩把帕金森手圖
- 建筑古怪活像倒扣方鼎圖
- 蜿蜒長蛇翹首等車歸心似箭圖
- 華燈初上南京路無處可覓好八連圖
- 回憶似水流年餐廳招牌圖
- 夜幕初臨上海俺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圖
- 十分鐘的悲劇
- 翻过无形的墙去了解中国、世界和我们自己
- Evolution
- 多吃素齋有益健康五原路上功德林面點圖
- PEPSI培訓拉動內需圖
- 話劇·戀愛的犀牛
- 墻上貓咪瞪著胖子單手持拍鏡子反光圖
- 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懶漢在此曬無風太陽圖
-
▼
3月
(170)
送行者---礼仪师の奏鸣曲
回覆刪除作者:和菜头
春分第二日,晴。在Blog推荐了日本电影《送行者---礼仪师の奏鸣曲》(中文译名:《入殓师》,一共有二十五枚回帖。本来,优美的电影无需语言文字,但是因为这样少得可怜的回帖的缘故,还是对这部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奖的电影多说几句。以免将来回忆起2009年的时候,自己会误以为《朗读者》或者《返老还童》那样的影片竟然是年度最佳。
托经济危机的福,世人终于愿意把脸扭过来,直面生活中坚硬的一面。我想,如果次贷危机不曾发生,世界还在一片泡沫中高歌猛进,大概少有人愿意去看这部以殡葬为主题的电影吧?在股市随便都可以赚几番钱的时代里,人们最需要的番茄酱,酸酸甜甜的,调味就好。甚至是资方,在拍摄《入殓师》的整个过程中,心里都一直敲着小鼓,不确信观众是否会喜欢这部影片。
日本人对死亡严肃的态度使得这部影片得以成立。不知道诸位是否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的日本救援队?他们在持续施救数十小时之后,未能救出幸存者,只是挖出了掩埋在废墟下的尸骸。当时,中国的媒体都采用了一幅相当震撼的图片:
所有日本救援队的成员在遗骸前围成一圈,向罹难者鞠躬致意。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之情,是贯穿《入殓师》的主线。入殓师在日本一直都是贱业,但是电影用艺术化的手法,把入殓上升到一种美学。获得奥斯卡奖的不是本木雅弘,而是他的那双手。在镜头下,这双手表现出了无尽温柔,为尸体穿衣仿佛是生怕惊醒了沉睡的人。无尽悲悯,轻轻摇晃已经僵硬的关节和肌肉,驱散死亡突袭一刻凝固的惊恐。无限灵动,它们上下穿梭、分花拂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却不让一丝一毫身体暴露,简直就是葬礼上手指的舞蹈。在电影里,入殓师不是殡葬人员,而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在冰冷的肉体上,覆盖人性的温暖。
电影成功地驱散了对死亡的恐惧,让观众直面生命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刻。利用画面构图和音乐变换,把死表现得和生一样平常,而且还展现出难得的幽默感。欧美同类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只有美剧《六尺风云》(Six Feet Under)可堪一比。都是站在人生的终点上,从送行者的视角表达导演对生命的理解。但是,《六尺风云》远没有《入殓师》精美。日本人把这个题材发挥到了极至,每一个元素无不精雕细琢。影片最后的一个长镜头里,父亲的遗体安然躺在房间正中,儿子和儿媳妇的手紧紧相握,手心里是象征着理解的石块,石块又紧紧贴在儿媳因为怀孕而微微隆起的腹部。逝者平躺,就像大地。一双男女屈身双手相握,形成一个拱顶,拱顶下是一个正在孕育的生命,窗外阳光倾洒而下。生者和死者,去者和来者,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循环圈。在圈里不断流动着的,是生命无可阻遏的洪流,是人性中的宽容和理解。这样的镜头,再配上久石让的音乐,实在是让人无可挑剔。
影片长达130分钟,除了在冰冷的雨雾中驾车一段,都让人觉得温暖和感动。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这部影片并非写实作品,更像是一个美好的童话。人和人之间总能理解,总能谅解,总能从过去解脱。导演毫不吝惜地在电影里泼洒温情,如果稍微再多一点,很有可能变成滥俗的煽情。但是导演和主演控制得非常好,观众在最后一幕眼泪终于倾泻而出,但是脸上却扬起了笑容。
我们经常把中国电影劣片迭出归结为严苛的审查制度,《入殓师》如同一记耳光让人清醒。它没有涉及任何政治问题,没有任何社会阴暗面,但是一样是好片,哪怕是那一百个人的马列主义老头老太太的审片团也会在小会议室里看到泪流满面,不剪一刀。问题在于,我们的导演根本拍不出这种影片来。拍一部有人性有深度的影片,导演和编剧首先得有人性有深度才成。不能拍和拍不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二陈一冯,已经很久没有在他们的影片里感觉到活人的温度,只能感觉到人民币的体温。
向那位拍摄A片起家的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致意,向那位执意要演出入殓师的日本演员本木雅弘致敬。ありガとう,お疲れ様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