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10-12-04

�:上小学前,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礼物

  上小学前,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礼物

 

   家长来参观儿童之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真的很喜欢你的教育,想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但是,以后上小学怎么办呢?”。对于家长的这个问题,我常常会去了解,是什么让家长把孩子顺利的适应小学和6岁前接受这个教育对立起来。1、目前的教育体系是严峻的;2、你们的环境是充满爱的,外面不是啊;3、孩子不认识字不学数学等,以后会跟不上;这三个是主要的原因。

 

   这里面有个大的原因是对我们教育的误解,我们爱孩子,但不代表这个环境是“温室”,在这样自由交往的环境下,孩子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是很大的,老师只是用爱去接纳她们去帮助她们清空情绪垃圾筒,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更有柔韧性和多面性,更有内在生命力的;我们不主动教孩子认字数数,就不代表孩子就不会学到,在买卖的角色扮演中,在种树种花的过程中,她们都能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认字敏感期的孩子更是会主动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带字的符号来询问老师,这样自发的学习保留了她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后劲是很足的。但我心里始终也有个疑问,在6岁前,在上小学的准备中,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为此我和几个孩子刚刚入小学的家长以及一些小学老师进行了沟通聊天,心里逐渐有了答案。

 

一、有节律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自我照顾的基本技能;

 

  这条几乎是所有孩子已经上小学的妈妈们都和我谈到的。尤其是养成孩子自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起床后能尽快地穿衣洗漱等;下午放学后能自己养成先做功课后玩耍的学习习惯;在学校里面能自己整理好书包等自己的物品而不用老师操心;中午睡觉的习惯要在上学前半年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知道热了要脱衣服冷了要加衣服等。尤其是早睡早起,孩子自己能明白上学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是目前阶段他必须去做的事情。

 

  这让我不由的为我们的一些孩子担心,尤其是全职妈妈的孩子。因为妈妈有时间在家,所以孩子如果不愿意上学,妈妈就能退让,让孩子在家玩,孩子早上如果拖拉,妈妈也能很晚才送你去幼儿园。这样的一种态度,无疑是家长自己的不坚定和妥协。孩子和你每次在起床后的冲突,都是我们学习的时候,是我们送给孩子上学的第一份礼物。

 

二、与父母良好的沟通习惯和亲密关系;

 

  这条就不仅仅是为入学做准备了,而是为了你和孩子的一生相处做准备了,是基础。和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和沟通模式的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孩子内在有话愿意对你说,孩子也感受到你是他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们之间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你就能为孩子在高压的学习中进行压力释放。相反,在入学前,你对孩子说的话还吃不准是什么意思,孩子也是面对你的询问总是说“没什么”,那你怎样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呢?又怎么能帮助到他呢?

 

三、对自我的尊重与接纳;

 

  这条和第二条一样,是家长在孩子成年前一直要努力去做的事情。而这一部分也是儿童之家在孩子6岁前重点要做的事情。人对自我是接纳的,是尊重的,那么他就能易于在任何环境下生存,他不会因为同学的嘲笑而自我否定,不会因为老师的训斥而痛不欲生,更不会因为课业负担重而放弃成长。这条也是很多小学的老师告诉我的,她们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了,这种娇惯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好像是挂在父母身上,说不得,这让我们做老师的也很难啊。

 

  我们相信一个内在对自我有充分清醒认识的孩子,遇到困难会难过、会伤心、会生气、但是他会寻求突破,会寻找方法,而不会痛不欲生。

 

四、由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成的社交能力;

 

  听到那么多的妈妈和老师告诉我,在小学里面,社交能力好的孩子是最快乐的,这让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儿童之家为孩子们做得最多的一部分,在自由的环境中接触不同的人,遇到各种事件,然后表达自己,寻求解决。心理学研究中,把人生的6-12岁定义为发展关系的时期,也就是说,我们成人后,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关系,比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如何在关系中相处这样的学问,是在小学期间学习到的。而当孩子在6岁之后,也越来越从父母的身边走出,进入群体关系中,在这些关系中享受到快乐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可事实上,目前,有很多怕上学或者逃学的孩子,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交友冲突上。

 

五、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对环境的尊重与连接;

 

  现代教育培养的孩子是有自我的,是喜欢自我的,但是这不等于和她们是不关心别人不理解别人的,更不代表这样的孩子不能适应环境或者要求环境来适应他。相反,一个成长的好的孩子,不管他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在进入小学前,都已经初步具备了体察别人情感和在不同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能力。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他人感受的孩子,不管接受的是什么名号的教育,都不能很好的度过入学适应期。

 

萨提亚模式强调,我们要成为一致性的人,而这个一致性就包括自我、他人和情景,只有当我们的沟通模式能同时兼顾三者时,这样的人才是一致性的。这个理论运用到孩子的成长中也是一样的,首先让孩子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要教导他看到他人,并能兼顾环境。

 

六、对生活对学习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常常听到有人夸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才3岁就认识几百个字了”“我们已经参加钢琴考级了”等等,把智能和所学的东西划等号。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学做事前先学做人”,可目前看来,大部分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学做人”才是对的,所以就把目光放在“学做事”上,并用这个来评判孩子的能力。

 

  这次和我聊天的几个小学老师说“其实,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小学一年级优秀的孩子后面未必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也不会觉得一开始进来的时候认字多英语好的孩子就是聪明的。有时候,我们倒是喜欢看到那些上课很爱听着老师讲课,但是一开始的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后劲。”。

 

  我很欣慰能听到老师们这么讲,我们太多的家长急于在入学前给孩子灌输知识,往往是害怕孩子一开始跟不上,遭到老师的鄙视。我不否认可能存在这样的老师,但父母们愿意为了这么几个老师,就去打搅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吗?更重要的是,6岁前能按照自己规律成长的孩子,对生活进行过充分的探索,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孩子你还担心什么呢?

 

七、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对新环境新老师的接纳

 

  最后一点,是我经常对新入园的孩子的家长说的,请相信老师,相信孩子,父母焦虑的心是最明确在告诉孩子“我不信任你的能力,也不信任你所处的环境,爸爸妈妈才是最爱你的,离开我们,那是很可怕的”,这样的一种暗示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世上只有一种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亲子关系。 所以,请我们亲爱的家长,无论您的孩子接受的是何种教育,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的,而您的言行对孩子是最重要的。您可以尝试着和孩子的老师成为朋友,也可以尝试着和孩子朋友的父母成为朋友,这种态度,是对孩子入学最有力的支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博客歸檔

標簽

搜尋此網誌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