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艾青逝世15周年
布伦希尔德·施泰格/文 2011-05-06 http://www.eeo.com.cn/comment/shp/2011/05/06/200623.shtml
197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之一艾青的五首诗。 这五首诗都是艾青五月底访问西欧期间创作的,当时艾青作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代表团成员访问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和意大利。这些诗歌反映了艾青在德国多处的旅行中产生的印象和想法。这些诗作的发表和新华社于1979年7月底对这位诗人的一次采访是艾青在被迫沉默了二十年后,在中国媒体上发表的首批自己的看法,因为自从他在1957年被定性为右派分子后,几乎被流放了近二十年。
香港月刊《七十年代》在1978年9月刊上发表的一次对艾青的采访,首次披露了这位著名诗人命运的细节。艾青在这一采访中称,他和他妻子1958年被迫去到新疆, 在那里他们生活了近二十年。在那些岁月里,他虽然有机会写诗,但却不被允许发表。一直到不久前,艾青在二十年后又第一次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他的诗作。在香港《东方地平线》杂志的一篇关于艾青的文章里提到,这位诗人在1975年被允许回到北京进行治疗。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1928年,一心想当画家的艾青去往法国学习,历时三年。 在法国,他受到法国现代绘画和诗歌的影响。1932年初回国后,他去往上海,与鲁迅建立了联系,并在鲁迅的影响下潜心于写作。由于被指思想激进,艾青在上海的法租界被判处三年监禁。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他始终住在上海。在战争的头几年,他曾在好几个城市住过。1941年,他来到共产党的战时首都延安,1942年在延安他参加了文艺座谈会,并为实现毛泽东的文学政策而努力。1949年起艾青住在北京,成为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1949年到1953年,他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1953年他被选入中国文联委员会,并成为中国作协书记处成员。他曾去过南美、西欧和苏联。1957/1958年,他被划为右派,随后失去了所有的职务。
作为所谓"新诗"的代表,艾青影响了整个中国现代诗歌。这位热衷于社会事务的诗人最好的诗作写于1939到1942年期间。在这些诗歌里,艾青以阴暗的画面描绘了中国农村地区广大民众的困苦状况,但他的诗歌并不包含宣传鼓动或倾向性的意图。这些诗歌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人性和爱国主义。他的诗歌的特点是语言质朴而又清晰,并体现了他对唯美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的反感。尽管他也不乏试验各种诗歌形式,但他主要是写自由体诗。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有他的散文诗。他最重要的作品有记录他对奶妈和童年的回忆的诗歌集《大堰河》(1936),以及《北方》(1942)、《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和《他死在第二次》。他的理论思想汇集在两本论文集里:《新诗论》和《新文艺论》。
已经翻译成德文的五首德国之行诗歌也是自由体,其语言也是质朴而又清晰。 这些诗歌让我们领会到,联邦德国的哪些东西给诗人留下了持久的印象,以及诗人是以怎样高超的笔法成功地在这些短小的即兴诗作里表达出重要的东西。在这种质朴、不做作的语言以及看起来没有任何政治色彩性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政治现实性,而这一点也正是整个艾青新诗的一个特点。
墙
艾青
1979年
一堵墙,像一把刀
把一个城市切成两半
一半在东方
一半在西方
墙有多高
有多厚
有多长
再高、再厚、再长
也不可能比中国的长城
更高、更厚、更长
它也只是历史的陈迹
民族的创伤
谁也不喜欢这样的墙
三米高算得了什么
五十厘米厚算得了什么
四十五公里长算得了什么
再高一千倍
再长一千倍
又怎能阻挡
天上的云彩、风、雨和阳光
又怎能阻挡
飞鸟的翅膀和夜鶯的歌唱
又怎能阻挡
流动的水与空气
又怎能阻挡
千百万人的
比风更自由的思想
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
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
2011年5月5日是著名诗人艾青逝世15周年纪念日。艾青于1979年曾访问联邦德国,并创作了《墙》等5首与德国相关的诗歌。本文于1979年8月发表于德国学术期刊《中国新闻》,原题为:《艾青访问德国——来自莱茵河的诗歌》。文:布伦希尔德·施泰格(Brunhild Staiger) 译文:李健鸣
Steven Five/麒名合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