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同治陕甘回变
的一部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B2%BB%E9%99%95%E7%94%98%E5%9B%9E%E5%8F%98
日期: 1862-1877
地点: 中国西北
结果: 清政府胜利
清朝虚弱
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族人逃入中亚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清帝国 回军
指挥官
左宗棠, 多隆阿 马化龙, 白彦虎等
伤亡
共计死亡:2000多万,包括士兵与平民
同治陕甘回变,又称同治陕甘回乱,是发生在中国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场战争和动乱。这是一个由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在1862年和1877年之间发起的一场与汉族之间的仇杀,它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
这次暴乱的目的是在黄河西岸陕甘地区建立建立回民的民族国家,但是并未提出云南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事那样建立伊斯兰国的口号。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他们针对的对象是清朝,但是没有任何显示他们有企图袭击首都北京的证据。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失人口2000多万[1][2]。
目录 [隐藏]
1 背景
2 过程
3 影响
4 相关条目
5 参考资料
[编辑] 背景
在18世纪,一些甘肃籍的穆斯林神职人员通过研究伊斯兰教重要分枝――苏菲派(该分枝源自麦加和也门),在中国西北回族创立了虎夫耶和哲合忍耶派新教。新教信徒认为清朝官员管理不善,而且新教信徒和老教信徒之间存在分歧,这造成了回族和撒拉族穆斯林在1781年和1783年的暴动,但被及时镇压。
稍前的1856年,在云南省也发生了杜文秀领导的大规模回变。时值太平天国和捻军对抗清朝政府,中国境内的许多地方也爆发了大面积的骚乱。
[编辑] 过程
1862年,由于对清廷不满,汉回之间的民族冲突,加上官府的腐败和欺压,在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在陕西的影响发动叛乱。其初期的主要领导人有赫明堂、马生彦、马振和、白彦虎等。同时在宁夏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回民民变,其主要领导人有马兆元和马化龙。
在陕西的回军一开始可以趁清军忙以对付太平天国的机会在陕西中部立足,迅速弥漫到整个陕西,于1862年6月底围攻西安。直到1863年秋天多隆阿进军陕西情况才得以改变,从1864年开始就被清军逼迫退守陕甘边区。但1864年4月1日,多隆阿攻占周至,进城时遭流弹击中,延至5月18日伤重不治。陕西回军在甘肃东部成立了"十八大营",反击陕西。
太平天国被消灭后,左宗棠率领湘军开始对陕西山西一带用兵。左宗棠首先进攻捻军,在捻军被击破后再进攻位于陕西的回军,1866年回军退守甘肃。1869年左宗棠派刘松山进攻宁夏的金积堡,马化龙接受安抚后见清军屠城,迫于压力再次发难,兵败后被杀。
1871年左宗棠进驻甘肃,当地回军领袖马占鳌投降,被左宗棠编入清军。1872年以白彦虎为首的回军被迫退出青海。1873年退到新疆,最后逃往俄罗斯得脱。陕甘回变由此告终。
[编辑] 影响
同治年间的动乱,应是冷兵器时代最后以此超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陕甘两省的民族分布。在战争中,回汉两族在陕西、甘肃两省互相仇杀,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起事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此时的甘肃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地区)人口为1945.9万人,战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达1455.5万人,比例达74.5%。[2]。
陕西人口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1394万,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五年(1879年)的17年间锐减至772余万,人口损失总数高达622万,大约占战前人口总数的44.6%。17年中,因战争原因造成的人口损失约有520.8万,在全部损失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3.7%,而灾荒期间损失的人口不过101.2余万,占全部损失人口的比例仅有16.3%[1]。
西北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以及汉族对回民的报复式屠杀,可见甘肃各县的县志。甘肃镇原县志记载:"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统计,回民屠城前镇原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中国人口史》记载,甘肃泾州四县,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逃亡和死亡82.2万,损失88.6%。据该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逃亡和死亡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左宗棠入甘肃时,形容"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西北回汉之间民族冲突引发的大规模屠杀,是左宗棠及其湘军在平定回变后对西北回民展开报复性屠杀的重要原因。战前陕西省有回民170万人,在该省人口中占有相当比重,而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关中地区。1880年陕西回民人口谷底数不会超过15万,战乱中损失的回民在160万口左右,人口损失率高达91.4%。战后只有西安城内未参加作乱的3万回民得以幸存,少部分逃亡,其余人均已死亡。甘肃省回民在战争中的死亡率也相当高,但仍在该省居民中占有一定比例。一部分回民为逃避报复,随白彦虎逃至俄国,成为今天的东干族[3]。
历史学者马长寿曾经评价说:"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对西北回民历史来说,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大变动。在此变动发生以前,陕西各县,特别是渭、泾、洛三河流域,是我国回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或杂居地,但自这一运动发生以后,清代统治者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的回民以外,整个驱逐出境或屠杀了。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历史上陕西人民民族成份的原有面貌。"[4]。
[编辑] 相关条目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编辑] 参考资料
^ 1.0 1.1 路伟东.同治光绪年间陕西人口的损失.禹贡网.
^ 2.0 2.1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635页
^ 路伟东.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禹贡网.
^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序言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5%90%8C%E6%B2%BB%E9%99%95%E7%94%98%E5%9B%9E%E5%8F%9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