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使用 Google 阅读器订阅创造社新任社长宋石男
- 开始使用 Google 阅读器,轻松地与您喜爱的所有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中非希望工程、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与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关系 (gip/东方IC/图)
因为中非希望工程,亿万富翁卢俊卿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国际慈善家"。不过在北京会议产业圈内,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的卢俊卿:一个靠买卖论文起家的会议产业大亨,一个服务意识不错口才了得的政商掮客。
踏过金钱堆起的门槛,地方企业家们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领导人、中央台主持人和国家级媒体等的混合刺激下,会产生出一种让他们找不到北的接近权力的幻觉。
在亿万富翁卢俊卿的成功人生中,和中国青基会合作创办的中非希望工程是巅峰之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和一个官办协会,共同导演出一部炫目的"公益"大戏,终于引爆了舆论排山倒海的质疑。
2011年前,这位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下文简称"世华会")的掌门人所策划数以百计的活动中,捧场者大多是一些没有实权的领导。但这回,不光有国家领导亲自出席签约仪式,甚至连非洲多国元首都亲自接见,国家媒体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他的头衔已然不仅是"社会活动家"、"企业管理专家",还加了个让中国企业家艳羡不已的头衔:国际慈善家。
面对外界对中非希望工程和他本人的种种质疑,卢俊卿称"慈善无罪,诽谤可耻",世华会六年来没有收过一分钱,其成立"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在北京会议产业圈内,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的卢俊卿:一个靠买卖论文起家的会议产业大亨,一个服务意识不错口才了得的政商掮客。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卢俊卿?他是如何搅动中非希望工程的?卢俊卿们诞生的政商土壤又是什么?
卢俊卿的成功之路
每天早上8点30分,位于北京苏州街两侧的绿创大厦、神州数码、银科大厦、创富大厦里都会准时传来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唱的都是电话营销公司的惯用曲目,《感恩的心》、《壮志凌云在我胸》,以及他们的会歌《华商之歌》、《天九之歌》。
总计有八百多名营销人员的这9家公司,表面看,它们都服务于一家叫做天九儒商的集团,它是世华会的委托服务机构。但它们却又彼此竞争,拥有1亿以上家产的民企老板是他们的主要争夺对象。
每天,这群坐在狭小格子间里的年轻人一直在给这些老板打电话、发短信,说服他们成为世界华商协会会员以及下边难以计数的分会会员,然后再一个个地寄去世华会的材料。
在世华会宣称的4.8万家会员企业中,所有人都必须先成为杰出华商理事会的会员。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会员分为四个等级,最普通的理事单位每年4900元,副会长单位的终身价要188万元。
老板卢俊卿所在的大恒科技大厦5楼,这个世华会和天九儒商的总部所在相当宁静。六年里,许多企业家专门踏访这里,在卢俊卿和他的部下们的演说之下,主动掏腰包。
山东商人陈东是其中一位。年初,天九儒商投资集团CEO吕贵在这里接待了他。因为当地银行融资门槛太高,企业一直在生存线上挣扎。吕说,世华会会员单位都是些大企业,可以帮他提供一个融资平台。陈当即决定,花80万聘请吕贵做顾问。
和他的哥哥卢俊卿一样,原名卢吕贵的吕贵,也拥有众多令人眩晕的头衔——华商500投资基金合伙人委员会主席,资深资本运营专家,营销与品牌策划专家。
按照南方周末记者查到的北京工商局资料,比起吕贵,卢俊卿的另外一个亲兄弟、世华会常务副主席李忠和,更早就跟卢俊卿到了北京。1999年11月,成立仅2个月的天九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当时还叫卢吕忠的李忠和,被增选为董事。三年后的2002年3月,股东变更,吕贵和李忠和都名列其中。
三兄弟珠联璧合,对卢俊卿日后建立世华会帝国功不可没。当然也离不开他的老婆李海宁,现在天九儒商的幕后第一大股东,在5000万的注册资本中,李海宁拥有2540万元。
卢俊卿在广元的故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卢的第一桶金是靠他老婆挣的。李海宁的父亲在公安和检察系统都呆过,对卢的仕途也有帮助。但卢的公开说法是,他是靠在四川做会议产业挣了几千万。
在世华会内部,老板卢俊卿的曲折成功史,已经成为许多营销业务员奋斗的榜样。卢在1995年下海之前,履历也并不光鲜。师专中文系毕业,当了几年市委办公室秘书科的科长,负责起草一些材料。"文笔不错,像个文人",是许多朋友回忆起卢俊卿时最深的印象。
从永安里、北三环的测试大厦,再到北太平庄,天九智业办公地点一步步腾挪转移,见证了卢在北京的成功之路。
一些用于拉企业家入会的新公司不断诞生。北京工商局资料显示,2001年,卢俊卿一口气投资了以"天九"命名的7家公司。"天九"系的经营范围也从最初的"企业形象策划,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扩展到"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健身医疗,高新技术,互联网信息"等领域。
"国"字头大戏
在世华会的宣传中,外表儒雅的卢俊卿被塑造成一个上通中外政要、下通企业大亨的社会活动家。帮助拓展某个国家的市场、引荐某位政要,这些民企老板眼中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卢俊卿这位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却可以轻易搞定。
和中国青基会合作创办的中非希望工程,无疑是他的巅峰之作。事实上,卢俊卿经手的每一个美轮美奂的奖项和工程,都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和某个官办协会,共同导演的一部国字头大戏。
山东商人陈东在他收到的世华会会刊的名誉主席和顾问名单一栏中,吃惊地发现有上百位现任和退休高官,包括联合国原省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外交部原副部长和江苏省原省委副书记等。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记者与有关领导秘书核实,部分高级领导挂名该机构一事并非被盗用,而是确有其事。
邀请一堆实权不再的政要作为协会顾问,是会议产业通行的惯例。当然,要想让企业家们感受到国级待遇的氛围,在关键时刻,名誉主席和顾问还得亲自出面。
2011年6月,世华会主办的"华商资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陈东被现场气氛震住了。
上午开幕式,央视主持人王小丫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讲话,会后给"2011最具眼光的100位华商投资家"颁奖。晚上,朱军主持晚会,演唱者中包括陈东过去只有在春节晚会才看到的阎维文。其间,陈东还看了一场前部长、将军的乒乓球联谊赛。
来自山东农村的陈东,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都是国家级的主持人,国家领导人也在跟前,没什么可怀疑的,不可能骗我们。"
此前的4月,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世华会主办的"财富领袖论坛暨第八届外交官之春"举行,驻华大使,现任和退休外交官纷纷到场。按照世华会规定,只有世华会理事长单位的老板才能免费参加外交官之春以及"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副理事长五折优惠。
这类国级待遇的氛围,营造起来并不难。只要一张部级单位的介绍信,人民大会堂这个中国政治地标可以轻松租下。在这个行业浸淫十多年的王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是熟人,介绍信都不要,直接搞定。费用按半天计,大厅小厅费用不定,最大的厅可能要十几万。去另一个政治地标钓鱼台国宾馆吃饭,要提前申请,但有钱就行。
高官是否愿意出席,关键要把秘书打点好。"价钱根据所在城市和出席时间来定。当然因为被主办方的包装所迷惑,免费出席的也不少。"王元说。
有些领导人,有专门的文化公司负责联络。2009年4月,中国绿色长三角城市经济及知名企业高峰论坛上,请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迪瑞康文化传媒公司在网站上说,这些领导都由他们邀请。
按照惯例,领导们被要求提前半个小时抵达贵宾室,主办方会拉来企业家与其合影。许多企业家掏上万元参会,正是奔着合影而来。跟领导人合影的照片往企业里一放,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既可提供保护伞,也可以忽悠地方政府,为企业融资批地作为信用保证。
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有机会。王元说,在上次参加的世华会活动上,他只是嘉宾,必须再交3.8万成为大会贵宾,才能有跟领导人合影的机会。
这样,踏过金钱堆起的门槛,地方企业家们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领导人、中央台主持人和国家级媒体等的混合刺激下,会产生出一种让他们找不到北的接近权力的幻觉。
对于同样农民出身的卢俊卿来说,他同样充分利用与高官合影带来的无形效应。一般的国内政要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世华会官方"友好往来"一栏里张贴了82张卢俊卿与各级政要的合影,包括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印尼前总统苏西洛、泰国前总理阿披实。
许多合影的背景都指向同一个地点:海南博鳌。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退休政治家的聚会场所,中国企业家也只需要交纳会费即可前往。
找官办协会当靠山
操办每一个大的会议,卢俊卿从来都不会单独行动。中非希望工程中有中国青基会搭档,搞"创业天使孵化基金",卢和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后者负责收钱;颁"中国走向世界"企业成就奖,前外交家联谊会是他主要的合作伙伴。
这些社团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有官方背景、合法,由退休官员担任会长。前外交家联谊会由退休外交官组成,现任会长吉佩定是外交部原副部长,他们合办的"外交官之春"已经成为世华会吸引会员的重要筹码。
如果要申请一个国字头的协会,不仅需要部级机构,还需要中央领导签字同意才行。像世华会这类机构,一般都选择在香港注册,于是衍生出另一个会议产业法则——在香港注册一个"中国""世界"打头的协会,再找一个合法的内地协会一起搞活动、分成。
中国房地产50人论坛的主办方中国房地产学会和北京房地产学会可能属于同样性质。一位接近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家住建部下的正规协会已经报案,要求公安调查中国房地产学会的情况。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学会执行会长、祖籍辽宁的陈贵,也是北京会议产业的风云人物。他跟卢俊卿的交往长达数年。在自立门户成立世华会之前,卢俊卿一直挂靠在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下边,这是一家成立于1980年代的合法社团,当时卢是常务副会长,陈是秘书长。
在二人合作下,北京国际交流协会搞得风生水起,运作的模式和世华会一样。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在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营销代表们打电话联系客户,背后运作的公司就是卢俊卿的"天九"系公司。
卢俊卿和陈贵负责想点子,找一些专业协会合作。几年里,他们搞的大会几乎涵盖了教科文卫各个领域。比如中国主任医师学术年会,他们找来中国医师协会合办,中国杰出交通企业管理者大会,他们跟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合作,中国教育家大会的合作方是中国人才研究会。
为了能够顺利地操办这些大会,有的干脆买断一些协会的使用权。"每年给这些机构几万到几百万不等。"王元说。
除了是北京房地产学会的执行会长,陈贵还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东亚管理协会国际联盟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这类协会都是部委下边的二级协会,在北京多如牛毛。"一级协会不仅监管很严,而且很难申请。"王元说,二级协会只要到民政部登记一下就可以申请。
对于没有财政拨款,又不挂靠部委的这类二级学会来说,没钱是它们普遍的尴尬。"协会的头一般都是机关退休干部,不懂运营,很多企业也不买账。陈贵这样的人运作好了后,开会时就请这些学会负责人发言,"对于协会领导来说,也算搞出政绩。"王元说。
王元说,比如某协会,一年只要给它100万,连章都给你,什么都不管,合作公司甚至超过30家,一年有3000万的收入不在话下。
2008年,某协会曾经遭到企业家投诉,该协会搞的全国十大诚信企业,一些企业只花了几万就拿到了,但他们却花了二十多万。
企业家的政治逻辑
2011年1月,卢俊卿迎来他事业的第二次腾飞。"天九"卢俊卿新成立了以"天九儒商"打头的6家新公司。在卢俊卿身旁的所有企业家朋友中,银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是一个神秘的关键人物。
除了是世华会的一名副主席,他还是世华会旗下华商500强俱乐部海南会所主席、中非希望工程的共同主席。公开资料显示,银赛控股和天九儒商都是中非希望工程的联合主办单位,其中银赛认捐了1500万美元。
根据对副会长的要求,李的公司资产应该在10亿以上。"企业资产在10亿元以上,或年销售收入在30亿元以上。"
事实上,李也是中非希望工程的提出者。中非希望工程官网显示,2009年8月18日,卢俊卿和李建华在钓鱼台国宾馆向联合国副秘书长甘巴里汇报建立中非希望工程构想,得到高度评价。提出的目的,根据李建华的说法,是作为"非洲·非洲生态文化公园"的配套公益工程。
这正是世华会的初衷。尽管卢俊卿一直对外宣称中非希望工程是一项百分之百的善事,但世华会官网却不是这样介绍的——"慈善开路,商务跟进,为会员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品牌支持与合作捷径"。
李建华与前外交家联谊会的关系密切。他和卢俊卿都是前外交家联谊会的副理事长。《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2010年11月10日的首届"中非合作圆桌会议",正是由银赛集团和前外交家联谊会发起成立的。在外交官之春十周年晚会上,银赛也是冠名赞助商。
银赛没有官网,背景相当神秘。据媒体报道,重庆出生的李建华第一桶金来自橡胶行业,之后转型投资,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投资9亿兴建的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和海南碧海情深海洋公园。
也有圈内人士爆料称,李和卢一样都是搞会议营销。北京工商局的资料显示,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北京银赛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营范围中除了投资管理,房产开发,另外就是投资顾问公关策划。
预计投资50亿元的华商500投资基金,是卢俊卿另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根据招募说明书,卢控制的天九华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协会会员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资49.5亿元。
许多企业家不惜花动辄几万,多则几百万的钱加入世华会,都是冲着投资平台而来,但最后却空载而归。
一位2010年入会的浙江企业家,生意上碰到一些难题,说要到北京找些人脉,世华会收了他几万元,但最后事没办成,钱也没退。世华会2011年8月1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的财富领袖,陈东就没有参加,"一般入会的都是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民营企业,谁会给对方投资?"陈东说。
不过,也有世华会的会员认为,世华会这类协会的出现,跟整个经济体制有关。"中小企业渴望服务,但是得不到服务,得不到服务的时候就会病急乱投医。"一位河南企业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东、王元等均为化名)
2001年时,还是江澤民为元首的第三代领导班子执政,当时中國的外汇贮备是2121.65亿美元,购买的美国国债是786亿美元;李扬查了一下,2011年时,曾经是第三代领导班子成员的胡錦濤,成为国家元首已经9年了,现在的外汇贮备可能突破3.2万亿美元,而购买的美国国债是1.3万亿美元。
2011年5月,由于美国国债突破上限,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还债能力,要被打个问号;而美国国会共和、民主两黨,为是否批准提高美国国债上限,冲突不已。李扬认为这导致美国的国债信用、还债能力、经济状况,走了下坡路。前几天世界股市大跌,就说明世界投资人(组织),已经对美国前途表示忧虑,对世界经济前景表示担心。而在中國大陆,无数的中國人纷纷指责,中國政府不应该把主要外汇贮备,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这就等于美国把中國绑架了;美国国债信用一跌,直接导致中國外汇贮备损失几千亿美元;而中國人民币不断升值,更是导致中國外汇美元贮备大量缩水。
中國媒体和官员、经济学家,不断撰文抨击美国政府,指责美国政府大耍阴谋诡计,要让中國天文数字的外汇贮备消失,指责美国政府不讲信用,威胁要放弃美元贮备和美国国债。这是正面的抨击,而侧面的抨击,在李扬看来,是批评中國政府短视,谁都知道"不能把全部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但中國政府这十年来,把主要外汇贮备用来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不管有多少中國经济学家和官员,提出质疑,中國政府就是置之不理。现在积重难返,中國被美国经济和信用拖累,却无可奈何。只是中國大陆言论信息控制较紧,不然就会公开辱骂元首和政府了。
其实,李扬请读者们想一想,这么大的国家,拥有五分之一的人类,进而造就强大的政府;中國政府可以说"文臣如云、武将如雨",那么多谋士、幕僚、专家、学者,那么多奇人异士;就算中國领导们看不出问题,手下们也会把发现的问题,向上汇报,并据理力争。这么多人不可能看着领导们失误。中國政府从2001年开始,拼命利用外汇贮备,大量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自然是原因的,只不过说出来的原因,都是假原因,真实的原因一直秘而不宣。
2001年时,就有位经济学家(李扬暂不知他的名字),向第三代领导班子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经济政策充满危险,并且有致命漏洞。西方国家为了选票,而大搞国民福利,这样做必然要增加税收,才能支持其国策,但西方政府反而不断减税,只能导致国库亏空;而西方国家逐渐放弃制造业,转而大搞金融衍生品,企图通过新的金融杠杆,把外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变成自己国家的财富;这里面最致命的漏洞是,金融衍生品所创造的财富,大多是泡沫,属于空对空的虚幻财富,一旦玩得过火,就会露出原形。这种新的经济政策,随时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冲击,到了这种时候,那么西方经济局面将垮掉,有可能造成世界经济危局。
基于这位经济学家的清晰明了的报告,第三代领导班子定个政策,其实就是阴谋诡计,要搞垮美国。就是不断提高出口创汇,并用主要外汇贮备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即借钱给美国消费。中國有句俗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样美国政府就不能态度明确地,打击中國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就这样,中國大量出口产品到美国,并用赚来的钱,再借给美国消费,而美国用借中國的钱,大量购买中國产品。李扬请读者们想一下,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美国虽然长期保持低通涨,但美国人民却不断增加收入,过着幸福的生活。美国人民享受了最幸福的十年。
而中國人民却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地拼命苦干,拿着极低的工资,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环保,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许多人形象地形容,中國人几乎是免费地为美国工作,保障他们的幸福生活。因为忽略了环保,因为工资太低,必然导致中國的产品,其生产成本极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产品,根本不能和中國产品竞争;这样持续十年的结果,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大多转移到中國来了;中國人民的就业机会大增,而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却被掏空;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双赢的局面,西方国家的就业机会必然减少;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就业机会的降低,必然导致社会治安状况出现危机。
十年的"卧薪尝胆"啊,李扬告诉读者们,现在中國已经掐住美国的咽喉,如果中國政府突然放弃外汇贮备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就将造成连锁反应,许多国家政府都不会再把外汇贮备,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没人借钱给美国了,美国人民怎么生活?用这位经济学家的话讲,"寅吃卯粮"的结果,最后会吃垮美国,就算世上还有一些国家借钱给美国消费,那么美国总要最后还清欠账吧,他们不可能永远欠钱过日子,更重要的是他们越欠越多,已经失去偿还能力。在中國政府不动声色地引诱下,美国越吃越上瘾,已经还不起欠账了。
有人会问:"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大量印制美元,来还清国债啊!"但李扬告诉大家,如果美国政府不讲信用,滥印钞票,企图把自己的危机转嫁给世界,那么美国政府信用破产后,美元就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最起码降低主导地位,那些支持美国的国家,也就不敢用外汇贮备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了,因为没人是傻瓜;没人借钱给美国,而美国欠的钱还要还,他怎么消费?恐怕连正常国家运转的经济能力都丧失。而这样一来,中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则上升,成为世界货币之一,极大提高中國的世界地位。此消彼涨。
有人会说:"美国政府可以拒绝还中國购买的美国国债。"李扬想说的是,那么美国和其国债信用,仍然丧失;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国债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如果中國抛售美国国债,而没人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经济马上就垮了。最重要的是,此例一开,谁还敢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人民将陷入悲惨的境地。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几十年来习惯于借钱过日子;现在没钱活下去,而要债的都在拼命催,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李扬告诉大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的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政策,大搞金融衍生品,企图通过金融杠杆的作用,把世界的钱都撬到自己国家的目的,已经失败了。而这个时候,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又被中國掏空,西方国家大量失业人员的现状,导致这些国家随时会发生社会骚乱,因为政府已经没钱支付失业家庭的社会福利。就算美国不再购买中國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么其他发展中國家的物美价廉产品,仍然会大量涌入西方国家,导致西方企业因为生产成本太高,而继续没有竞争力。更何况,如果美国不再购买中國的产品,那么中國就不再借钱给美国,这造成的连锁反应,美国怎么办?
有人会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看出这种苗头,所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提高本国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慢慢下来,会逐渐摆脱对中國的依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的!"李扬算个简单的账。过去美国人吃一个面包,只需要花费1美元,突然之间面包都变成3美元一个,以此类推,美国人民将把大量的收入,投入到食物当中,那么其它消费水平自然降低。而中國物美价廉电器的消失,将导致美国不得不多花一倍的价钱,购买本国产品,那么美国人民负债消费能力,将急剧下降,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如果美国人民有较高的失业率,而生活消费水平又下降,美国人民突然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社会出现大规模骚乱,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饥寒交迫的人会突然大量增加。那个时候,美国向世界推销的价值体系,将彻底崩溃。美国政府不得不限制人權、限制言论自由,降低保护在外国的美国公民的能力。总之,美国将成一个反面典型。
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是应该的,但美国"寅吃卯粮"过度了,任何事物只要过度了,就必然走向反面。从2001年开始,中國政府就不动声色地,引诱美国走向深渊,挥霍无度的美国政府和人民,根本没意识,这种危机的爆发会带来什么!可能美国政府没有学过中國古代典故"卧薪尝胆",只是一味地利用强大的国力、军力,拼命打压中國,要搞垮中國;中國第二代领导鄧小平,曾有意求和,希望成为美国的盟友,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政府在苏联崩溃后,就只想着肢解、分裂中國,消灭一个潜在的世界级对手。第三代领导班子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不得不采取这种同归于尽的打法,诱导美国陷入深渊。
中國政府在采取这种同归于尽的打法时,仍然留了后手。中國每增加1美元外汇贮备,就在国内投放大约7元左右人民币。所以,中國人民一直在享受着自己创造的财富,并通过这种与外汇挂勾的方法,来保持国内财富的增长,同时尽量减少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币升值,而带给中國的灾难。许多中國人声称,3万亿美元外汇贮备,应该用于中國人民的生活提高,要求政府发放这些外汇贮备。这是不对的。根本没有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胡说八道,都是些一知半解的人。令李扬遗憾的是,截止目前,根据已经报告的黄金贮备情况,中國政府现在只拥有黄金贮备1054.1吨,没有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打下雄厚基础。
因为前些年,中國网络上流传,"中央在下一盘很大棋",导致元首胡錦濤被讽刺、嘲笑多少年,也让世界各国政府、媒体讥笑;元首能够冷静到现在,忍受羞辱而不自辩,确实很有深度,也很有高度;他忠诚地执行着上一届政府定的国策,用最大的智慧和力量,保护国家和人民,与国际反華力量做不动声色地较量。到了今天,中國政府已经掐住美国的咽喉,美国政府这下老实了,这下西方政府和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将会轮番来到中國,劝说中國政府不要把十年前的计谋实施,以免世界经济大崩溃。这只是中央下的棋中的一部分而已,其它内容李扬将来再详细解说。
现在李扬说出这个计谋,美国政府仍然没有办法。因为美国政治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形式,美国总统、政府、国会议员,为了得到美国人民的选票,仍然是减税、提高国民福利、继续借钱、不断突破国债上限等等。而美国的制造业,由于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根本没有竞争力,这将让美国人民大量失业的现象持续下去,并成为社会骚乱的隐患。这个中國最大的竞争对手,将开始走下坡路。
大连市西岗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 李扬
作者:李扬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8-16.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中国掐住美国的咽喉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税收增长30%,说明了什么
作者:刘植荣
根据财政部7月19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1-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近30%。财政部2011年的预算税收比2010年增长8%,而实际增长率却是计划增长率的近4倍,实际税收与预算税收相差这么悬殊,这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税收以间接税为主,即税收主要来自企业交纳的各种税,但企业只是法律上的纳税人,而并非真正的税负人,因为企业纳税后会立刻把税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载各种税收负担。换句话说,政府不直接向居民征税,而是通过企业间接向居民征税。
中国的间接税几乎占到税收总额的90%,而间接税基本上是从价税,就是根据产品的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税,产品价格越高、生产量越多,税额越大。由此可以看出,在税种和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收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成正比,税收收入增幅大致等于"名义GDP"增长。
"名义GDP"不考虑物价因素,这就需要GDP缩减指数来获得一个真实的GDP,该指数与居民消费指数(CPI)类似,都是衡量物价变化的尺度,但GDP缩减指数比CPI应用更广泛,它考察的是一个经济体内总体物价水平,不仅包括居民消费品的物价变化,也包括政府购买的消费品以及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的物价变化。由于居民关注的是CPI,而CPI与GDP缩减指数很接近,如中国1979-2010年CPI和GDP缩减指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为5.4%,所以,我们用CPI来分析税收与物价的关系。
税收与物价的关系在营业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上尤其直观。物价上涨,就意味着营业额增大,而营业税的税额就是营业额乘以营业税的税率,所以,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涨幅就是营业税增幅。2011年上半年全国营业税完成7150.80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4%,也就是说,在税收总额的变化中,营业税占14%的权重。
2011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税税收总额为3760.7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8%。在中国,消费是价内税,它不仅仅是对产品价格计税,还对消费税本身计税,也就是"税上税",税额为产品的含税价格乘以消费税的税率。居民购买产品时,价格里面已经含有消费税,只是察觉不到,店主也没给你说明。而美国等国家的消费税属于价外税,并非包含在产品的价格里,而是在购买产品时根据产品价格和税率单独计算消费税,消费者知道自己交纳了多少税。
中国税收最大的一块就是增值税。2011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完成12431.30亿元,土地增值税完成1203.08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含消费税)完成7168.63亿元,三项增值税合计完成20803.01亿元,占税收总额的42%。美国等国家没有增值税,这也是他们物价便宜的一个主要原因。增值税虽然属于价外税,但这种税是典型的流转税,它跟着产品流动,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产品最后停留在谁的手里就由谁纳税。绝大多数产品都被消费者消费掉,毫无疑问,增值税的真正税负者就是百姓。
2011年上半年,营业税、国内消费税和增值税三项税收完成31714.56亿元,占税收总额的63%,这三项税的增幅都在20%以上,土地增值税增幅高达91%,仅这三项税收就能说明物价上涨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CPI同比增长5.4%。由于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剔除了物价上涨的虚值,所以,我们计算总产出的价格要把CPI的变化量加进去。假如2010年上半年生产出的一个产品价格是100元,由于CPI,则2011年上半年生产同样产品的价格就是105.4元。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GDP的增长,2011年上半年多生产了9.6%个同样的产品,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概略计算,2011年上半年产出值为115.52元(109.6+109.6×0.054),产出值增长率为12%((115.52-100)÷100)。
上文已述,中国税收以从价税为主,税收的增长就意味着总产出值的增长,而目前税收增长30%,可总产出值增长12%,相差甚远,无法吻合。
税收统计不会有误差,税收也不可能造假,财政部税收40000亿元不会注水说是50028.43亿元,因为政府要根据财政部的税收进行预算,财政部要为这些预算掏钱,如果虚报税收,财政部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为预算开支。
由于CPI是抽样调查统计的结果,必然存有误差,显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5.4%低估了物价上涨幅度,因为照此数值估算,全国税收总收入也就增长12%左右(名义GDP增长率)。从实际税收增长率我们可以反推出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大致为13%(5.4%×30%÷12),只有这个数值才能与税收增长30%吻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GDP正常增长的情况下,税收突然冒尖绝不是好现象,实际完成税收增长率是预算税收增长率的4倍,这只能证明目前对通货膨胀估计不足。由此可见,当前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就是抑制通货膨胀。(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1年8月1日第08版)
高铁,在傲慢中跌落 (附2011年7月10日以来高铁故障和事故统计)
高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
发展高铁不可回避经济效益
高铁热下的冷思考:高铁能耗是飞机的1/12纯属胡扯!
通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作者:刘植荣
(光明网 转发本文)大家都在忙碌着挣钱,因为人消费的一切物品和服务都要用钱来换取。很多人把钱作为财富的象征,说某人有多少多少钱,这就意味着他多么富有。可见,人们是爱钱的,至少不反感。但是,如果社会上钱突然多起来,那就意味着属于个人的钱相对减少了,这时,人们就会开始讨厌钱。
1923年德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由于货币急剧贬值,工人领薪后赶紧跑向市场购买物品,因为晚买几分钟,物价就会上涨一大截,甚至为买一条面包要推一车钱。这时的钱就成了烫手山芋,没人愿把钱留在手中,有了钱赶紧换成实物。
持续的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用百姓的话说就是"钱毛了"、"钱不值钱"了。货币作为可以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供需关系上与其他商品一样,供给量过大就会导致这种商品贬值,也就是说,超量发行货币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正如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认为的那样:"无论如何,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由此可见,要想保持物价稳定,货币发行量必须与社会产品与服务总供给一致,也就是说,GDP增加多少,就向流通领域新投入等量的货币。打个比方,一个经济体内去年生产100件产品,今年预计生产110件,产出增加10%,货币总量就要增加10%,这就保持了币值的稳定。如果货币投放量超过10%就导致通货膨胀,少于10%就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给百姓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收入增长追不上物价增长。我在非洲认识一位来自西安某设计院的工程师杨先生,他对我说,谈女朋友几年了,一直没结婚,因为买不起房子,来非洲工作两年挣够房钱就回。两年后我问他,房子买了吗?他懊丧地对我说,还不如不来非洲,如果两年前用积蓄买一套房子,当时就差十来万,在非洲工作两年,钱倒挣了不少,可房价涨得更快,现在买套房子反而差20多万!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危害,它无缘无故地吞噬了你的财富和劳动,你虽然勤奋工作,收入也提高了,但生活却没能好起来。
读者会问,既然通货膨胀这么不得人心,政府为什么不控制货币发行呢?
政府和人一样,都有虚荣心,爱面子。造成通货膨胀与急功近利的经济政策有关。比如遭遇经济危机,为了使经济早日复苏,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名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这些花里胡哨的词汇都是政客和经济学家蒙骗百姓的,不管怎么叫,实质内容都一样,就是加大货币的投放量和速度,刺激消费和投资。这种做法能在短期内提高GDP的增速,但它却埋下了通货膨胀的定时炸弹,随着货币逐步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个角落,通货膨胀总有爆发的那一天。
如果政府开支过大,比如增加国防及维稳经费,就会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也就是出现财政赤字。中国中央政府最近几年每年都有9000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出现赤字怎么办?政府有三种方法解决赤字问题。
最负责的方法就是增加税收,做到收支平衡,这是阳谋。但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会遭遇到百姓的抵制,这对政府来讲很难实现,因为谁也不愿意得罪百姓。
第二种方法就是发行公债,也就是向百姓借钱。发行公债是和稀泥的做法,它把问题暂时掩盖起来留给后人解决。如美国目前有14万亿美元的公债,哪届政府也不愿给这个肿瘤做手术,只能让这个巨大的债务包袱越背越重。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通过后,美联储未来将推出新一轮货币刺激措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或已箭在弦上。发行公债其实就是变相收税,政府借你钱,谁来还?早晚还是靠税收来还债,不收你的税,将来也要收你子孙的税。
第三种方法最不得人心,但最省事,那就是印钞,需要多少钱就印多少钞票,既不增税,也不借债,这是阴招。在公民意识淡漠的国家,百姓往往意识不到政府印钞对自己的危害,而只盯住自己的钱包,只要政府不增税不自己多掏钱就行。其实,印钞票就是增税,印出多少钞票来,就收走了多少税,因为多印钞票会导致通货膨胀,使你钱包里的钱变相减少。假如中国政府印了13000亿元的钞票,这就相当于征收了13000亿元的税。这可是人头税,不管富人穷人都要交纳,相当于全国人民人均交了1000元的税。所以,对百姓来说,看好政府的印钞机比盯住自己的钱包更重要。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毒瘤,它不但会吞噬人们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劳动,还可能加深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例如,今年春天发生在突尼斯、埃及等国的社会动荡,虽然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通货膨胀无不是革命爆发的导火线,因为物价上涨,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最容易激起人民的不满。就在8月6日晚上(当地时间),数十万名以色列人在特拉维夫集会游行,抗议生活用品价格上涨。所以,政府对抑制通货膨胀不可掉以轻心,统计部门只有实事求是地统计CPI,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数据,从而作出正确决策。(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税收增长30%,说明了什么?
高铁,在傲慢中跌落(附2011年7月10日以来高铁故障和事故统计)
高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
发展高铁不可回避经济效益
高铁热下的冷思考:高铁能耗是飞机的1/12纯属胡扯!
中国高铁故障/事故统计(更新中)
看了《我与非洲官员的故事》一文,也勾起了当年我自己与非洲官员交往的往事,自感比较有意思,也可能会让读者产生一些联想和启发。于是就写了这篇题为《我与非洲官员的一个小故事》的短文以飨读者。 这位黑人总裁,是位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博士,他和他的父亲都参加过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运动。他对他的祖国的独立和发展都倾注了感情和心血。他对中国也很友好。可当他安静而又礼貌地听完我对这份礼品的介绍后,平静地将手中拿着的礼品放到茶几上说:"谢谢你的这么好的礼品。我很喜欢,但是我不能收。因为这违反了我们的规定。" 结果当然是我将那套文房四宝重新放回了包里。在此过程中,这位黑人官员嘴里还很体贴地说,你不介意吧?( Would you mind it?) 刘植荣:与非洲官员的故事
|
美债圈套
作者:刘植荣
标准普尔8月5日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为AA+,这是美国从1917年信用评级以来首次跌下AAA宝座。受此影响,8月8日世界股市普遍暴跌,9日有所反弹,10日再次暴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至10719.94点,是1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标准普尔公司(S&P)创建于1860年,作为金融投资界的公认标准,它提供被广泛认可的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标准普尔的评级实体包括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结构融资和政府。评级共分20级,由高到低依次是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BB-、B+、B、B-、CCC、DDD、DD和D。AAA为最高安全级别,被视为几乎不可能违约的信用等级;BB+以下被认为是风险很大的非投资性债券;而D级则注定会违约。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为AAA,中国为AA-。以上均指长期债券。
普通借贷需要用资产作抵押,当发生债务违约时,债权人就收回债务人的抵押资产。但主权国家政府借债不能用资产抵押,国家不能把国土抵押出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因素,各国政府对清偿债务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清偿债务能力就强;新兴市场、政局不稳的国家清偿债务的能力就相对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来说,很难获得足够的信息判断各个国家的信用度,这就需要评级机构为政府的信用评级,让投资者知道政府潜在的违约风险会有多大。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被评为AAA的国债是安全的,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就认为:"美国国债常被认为不存在违约风险,因为联邦政府总是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清偿债务。"
其实,在西方国家,政府增税比发动一场战争还难,增税要经过国会批准,而议员都是选民选出来的,要代表选民说话,几乎没有选民愿意多交税。所以,为了偿付国债,"开源"的渠道很窄,只有通过"节流"来实现,即缩减政府开支,让预算盈余偿付国债。
但政府缩减预算也不是件容易事情,美国政府开支中福利支出占58%,减少预算就意味着缩减贫民医疗、失业救助、退伍军人福利等项目,这似乎不太人道,很难获得选民的支持。所以,政府走投无路,只有开动印钞机,印钞还债。
美国从1837年至今从未还清过国债,现在的国债已是个天文数字。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2011财年美国国债净额为154760亿美元,是GDP的103%,仅要支付的国债利息就高达2510亿美元,根据估算,到2020年美国国债净利息将达8400亿美元。别说让美国清偿债务,就是支付国债利息也把美国纳税人压得透不过气来,2011年平均每个美国人要支付800多美元的国债利息。
以上仅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债,如果加上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家庭、企业的债务,2011年美国全国债务总额为55万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分摊67万美元债务,而美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存款仅有6873美元。内债外债加在一起,让美国在一个世纪内还清债务几乎没有可能性。今后的美国只有靠借新债来还旧债,加上巨额债务利息,美国国债雪球越滚越大。
美国评级下调,为规避风险,投资人会抛售减持美国国债,使美国国债价格持续下跌,中国目前持有1.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部分美元资产必然要发生账面损失。美国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多次对中国提出警告:"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处境危险,无论是美元贬值或美国信用评级下调,都会导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账面发生20%-30%的损失!"
再加上美国政府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大量美元进入流通,加快了美元贬值速度,使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价值加剧缩水。美元指数从2005年的93.34跌至目前的74.6,下跌了20%,由于国际贸易多以美元计价支付,这就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购买力在5年间已经损失了20%。这次美国评级下调,对中国美元储备购买力的损失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将来有一天,美国真的发生债务违约,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可以挽回损失,因为美国国债是我们自愿购买,也就是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这完全是金融市场的自由交易,损失当然由我们自己承担。主权债务就凭国家信用担保,美国债务违约,中国也不至于出兵美国,占领美国国土抵债。
任何时候债务人都是"大爷",我们现在上了美国国债的"贼船",只有由美国摆布。我们出口美国产品,换回一堆美元,美国人玩个小花招,又让我们乖乖地把美元送回美国,这就相当于美国人民免费享受中国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毫无疑问,美国信用降级,会使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中71%的美元资产严重贬值,中国劳动人民未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政府也没保管好这些劳动果实,这对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惨痛的损失。(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1年8月15日第09版)
通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税收增长30%,说明了什么?
高铁,在傲慢中跌落(附2011年7月10日以来高铁故障和事故统计)
高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
发展高铁不可回避经济效益
高铁热下的冷思考:高铁能耗是飞机的1/12纯属胡扯!
中国高铁故障/事故统计(更新中)
作者:孟常 | 评论(1) | 标签:政治, 成功学, 理想主义, 体制, 改革, 唱衰, 中国, 局势, 价值观
有时候想想,成功学在这个国家的风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有贩卖虚假繁荣的政府,就有贩卖虚假希望的陈安之们。
什么?你还在捧着陈安之的《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如饥似渴的阅读?什么?你还对着显示屏红着眼睛沸腾着小心灵儿在听李阳的英语讲座?土鳖!知道吗?你已经Out了,现在有思想有追求的年青人都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并辅助阅读《环球日报》和政府工作报告来励志。他们目标远大,他们意志坚定,他们心怀祖国和人民,他们是这个国家未来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毫无疑问,政府已经成为了全球最牛逼的成功学供应商。陈安之们励一个个听众的志,而政府励13亿国民的志;陈安之通过书籍视频讲座来励志,手段低效原始,而政府则开动覆盖每一村每一户的现代化宣传流水生产线,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广告牌教科书,无孔不入水银泻地般的励志。从贩卖希望的能量级来看,跟政府相比陈安之们简直弱爆了。
陈安之站在讲台上告诉你"只要你努力,好好练篮球,1米7也能去打NBA",政府在《环球时报》上骄傲的告诉你"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8%的GDP增速想降都降不下来,超越万恶的美帝指日可待";陈安之在书里告诉你"不管现在怎样,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政府在《新闻联播》上声情并茂"我国的高铁技术是世界领先的,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美国总统都肃然起敬"。
政府的成功学也有四大分支:一是唯我独尊:"我们是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全世界都对我们伸出了大拇指";二是欣欣向荣:"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量,是美国的头号债主,国库充足,政府收入逐年提高,GDP增速快得吓人想降都降不下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有着光明的未来";三是水深火热:"国外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枪击走私贩毒事件层出不穷,人心惶惶社会动荡,而且经济惨淡失业率高,经济发展增速连2%都保证不了,有些政府还破产关门了";四是团结祥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对政府满意率在世界上排名高得吓人,都感谢有了政府和党的好政策才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发誓珍惜。老百姓跟军人、警察、城管、政府官员、医生的关系都和谐得让人热泪盈眶,军民鱼水情深,政府的公仆一去家里探望主人们就张灯结彩喜极而泣。"
如果说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盒盒虚假希望的春药,那中国政府几乎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组织,常年免费提供春药给民众供其自嗨。
现在想起来,考虑到对方强大而体系化的虚假希望散播能力,唱衰派们所做的工作简直令人感动。他们一个个捅破政府吹出来的欺骗式希望的泡沫,然后告知民众以真相。他们补充了媒体记者们所做的工作,在给这个国家刮毒。
话说回来,政府贩卖的这些虚假希望,在基层就要靠一些有影响力的所谓砖家叫兽、明星偶像去推广。余秋雨是个业绩很好的推销员,他曾在汶川地震后含泪劝告灾民,呼吁同志们以大局为重,相信党和政府,相信我们的国家能够妥善处理。我曾以为余秋雨这样的"维稳专员"离自己很远,但通过这几天的各方反应来看,自己身边、甚至圈子里就为数众多。
总得来说,"希望派"贩卖的是一种政治理想主义。他们说,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责任、有抱负的公民,关心公共事务,积极投身NGO和公益事业,怀着民主和自由的普世价值观,揣着改变这个体制的良善和无私之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进入这个体制内,我们的改革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他们鼓吹明君政治,"体制内的好人",强调"温总在体制内的努力和推动",所谓"好人一定要从政"。
崔卫平说过一句话"有你,中国就不黑暗"。连岳也说过"我们就是体制"。这些话本身没什么问题。就如我的好友崔飘扬所说的那样,这句话在怀揣同样价值、认清社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之间相互鼓气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拿去忽悠不明真相的普通人就太不厚道了。
展开来说,很多自称理想主义者的人,其实是伪理想主义,或者说幼稚主义者。幼稚主义者的浓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很多场合砸了理想主义者的牌匾。幼稚主义者的"理想化"建立在幼稚天真、想当然、对社会和形势真相的了解相当浅薄之上,因为不懂,所以才"理想"。这样的理想主义是相当脆弱的,在遭遇现实之后可以想见会溃不成军。
你可以对许志永说"有你,中国就不黑暗",许志永是不是理想主义者?当然是。但他身涉过数不清的维权事件,看过了太多的冤屈和苦难,不公和暴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改造社会的理想,这才称得上是理想主义者。
但你对那些涉世不深、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相当浅薄的年轻人贩卖虚假的希望,鼓动他们进入体制,"改变这个体制",就太不厚道了。换句话说,这是在害人,是在鼓励别人当炮灰。笔者上篇文章里已经详细论述过"改变这个体制"的困境与荒谬,在这里单述这些怀揣"虚假希望"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的未来可能性。
先说技术层面。从职业的内在要求来看,公务员职位的智力和技术门槛较低,是可替代性最高的工作,而"不可替代性"是一个人工作中最大的资本,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并无一技之长。众所周知,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存在严重的冗员与低效,现有公务人员数量超过实际所需人员数量一倍之多——纳税人的钱养了一堆闲人(一个中直机关的公务员告诉我,他们办公室里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打印文件,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敲打Word和Excel表格,每天实际工作量不超过3个小时。)如果考虑到人力成本等因素,难以想象政府是如何有效运转的,幸运的是,我们亲爱的政府并不需要考虑成本。^_^ 而如果未来中国有任何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和进步的话(按照那些人的理想),成本最低、可能性最大、风险最小的一步也就是对政府行政预算进行监督,公务开支透明吧?——管住政府的钱袋子怎么花。那么第二步,就是提高行政效率,精简机构及政府公务人员了吧?可以想见的是,会有大量底层或边缘部门的公务员失业,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在动物园里呆久的狮子捕食能力是退化的,同理,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公务员职位是毫无成长性可言的,甚至由于体制自身的僵化和身体同事的平均水平,公务员职位对人的潜能的激发和能力提升几乎全是负面作用,体制内呆久了,人的思维活跃度、视野、反应速度、做事能力、工作激情、抗压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退化。这时候,重新回到"市场竞争"的人才市场,很多本身能力就一般的公务员很难找到有竞争力的职位。如我的朋友鑫爷所说,想想看,社会上大批量三四十岁、没有一技之长的前公务员,该是多么可悲的一个存在。
再说价值观层面。假设这些"希望派"的粉丝们足够优秀、幸运的话,他们在机构精简的浪潮中存活了下来。他们面临的下一个痛苦和困惑将是,发现自己对这个体制无能为力。莫说改变,自己不随波逐流都很难做到。该拍的马屁一定要拍,该送的礼一定要送,该处的人际关系该耍的政治手腕一定要做,否则自己就很难真正"存活"下来,存活得好。这时候,当初的民主与自由之抱负,当初的"风雨兼程",当初的小清新和踌躇满志,都成了如今虚无的忧伤。于是失望了,于是犬儒了,于是他们顺从着被"体制化"了,于是他们成为了如今所反对的那些医生、官员、发言人、铁道部部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贩卖虚假希望者是体制的同谋和帮凶,他们在向体制一批批输送有生力量,正是这些年轻人构成了未来的体制。他们罔顾77级78级参加高考、如今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那批中年人对这个体制的无能为力,有意忽略了80年代末那代年轻人的无奈与苦难,"希望派"们历史教科书一定念得极好,他们借用我党历史教科书对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评价,"他们是革命性不强,软弱妥协性,理想不够坚定,现在看你们的了"。
这些,"希望派"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然,正如幼稚主义者砸了理想主义者的招牌一样,贩卖虚假民主希望的小清新们也砸了改良主义者们的招牌。我们必须肯定真正的改良主义者们所持有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渐进的改革是有希望的,但注定是一个非常艰难和缓慢的过程,需要毕一两代人之功才可能完成。无论对未来的判断是改革还是革/命,两个阵营里最糟糕、最砸本家招牌的无疑都是"速成论"者。改革的速成论者鼓吹"只要我们努力,体制就会改变",而革/命速成论者鼓吹"只要推翻重来,一切就会立即变好"。事实上,改革诚然已死去多年,而即使暴力不可避免,暴力所带来的也未必是一个光明的结局——通过教育,把大多数老百姓教育成具备现代意识的公民,也许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
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悲哀。死局。处处是死结。左也是死,右也是死,改也是死,不改也是死。
我曾把圈内某个写手的唱高调雄文发给丹青老师看,他看完后说,小常,你们还是太年轻。很多记者当年也是如你这般意气风发理想主义的,后来进入体制后,就慢慢被磨光了。我是比较悲观的。但你们不必听我说,我一向是比较灰暗的。他说的很客气,但我知道他看了那篇文章,觉得我们太天真太幼稚了。
最可怕的也许不是革 命,而是既不改革也不革 命,就这样一滩激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一天天烂下去,臭下去。
动车事件发生后,反思的声音刚刚热闹起来,人们刚刚有些权利意识的觉醒,一些所谓的"改良主义者"就忙不迭的纷纷跳出来,开始帮政府维稳了,他们批驳暴戾倾向,呼吁大家要冷静,不要躁动,不要天真的以为时间到了,警告屁民们不要戾气过重,要"安静等待历史的盘口"。
这样的义务维稳专员,比五毛的杀伤力还要大。我常常疑惑,他们平日一副满腹经纶指点江山的豪气,为何在这件事上无法做到逻辑自洽呢?他们呼吁温和理性,反对暴戾,听起来靠谱得吓人。但仔细一想,不对啊,他们对待民众和政府怎么双重标准呢?他们反对民众的戾气,却在政府赤裸裸的暴力面前呼吁温和冷静。原来,他们反对的是民众的暴戾,维护的是体制化暴力,表面上是呼吁冷静,其实是资深维稳员。
正如刘宇翔所说,"在贵国,作为一个理性派应该是这样的:看到城管打人,一笑而过,看到被打的小贩反击城管,就得跳起来大骂小贩——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要理性要温和!要相信党和政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你这是在煽动动乱!动乱是人头落地的,你再打城管,我就支持城管杀你全家了!!!"
政府一边捅你刀子,你还要淡定从容礼貌微笑,一边大出血一边温和冷静笑不露齿。反对戾气,是这样吗?拆迁队去拆你家的房子,你要客气的把家门打开烟酒伺候,稍微对拆迁赔偿金有些不满意就是"戾气过重";城管去掀你的小摊,你要一边微笑着说"同志,有话好好说"一边趴在地上挨拳脚,他打你左脸你要把有脸也伸过去,谁让你是奴才呢,你觉得快被打断气了忍不住拔刀反抗,嘿,等着王法处置吧,还要被理性派扣上"暴民"的帽子。
没有人希望看到暴力的出现,那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但不出现暴力的前提在于——没有多数人因现行体制的继续运转和存在而遭受践踏和凌辱。但我们挡得住这种体制化暴力吗?我们能够保证没有人在这和谐的大幕下遭受暴力吗?除非你闭上眼睛,活在CCAV里,假装看不见那些屈辱和蹂躏,听不到那些哀嚎和惨叫。 换句话说,一边制止不住傲慢权力的暴力,一边冷嘲热讽警告屁民的暴戾,说好听点是绥靖,说直白点就是无耻的帮凶奴才。
正如陆遥遥所说,我们都是未亡人。每晚临睡前,你感谢党国的不杀之恩了吗?
我和遥遥不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屁股决定脑袋论靠谱的话,他们很多人的党员身份在现存体制下是有优势的,而一旦屁民不堪忍受凌辱,戾气渐起,体制受到威胁,他们那些可见的"优势"和利益也就受到威胁了。
《新闻联播》里那个团结、活力、和谐、温暖的社会现状,政治陈安之们贩卖的那个理性、克制、冷静、温和的中国,你相信了吗?反正我是信了。
微博:@孟常
Twitter:@changmeng
相关文章:《历史烂泥滩的赌注》
诗意但不乏幽默,Alain Delorme展示了新的"中国梦"的另一面。 这些图像,讽刺了物质主义,凸显了物质过剩的荒谬感,从一些瞬间捕捉到一个国家重塑自身的复杂性。梦想与现实之间,这些图片再现了颠倒的价值观,模糊了有形和无形的之间边界。
Alain Delorme,法国摄影师。他在2009-1010期间,于上海拍摄了一组作品——"图腾"(Totems)。
令人眩晕的高楼,呼应了城市本身的不断扩张。从人行道到建筑物,是一种过渡,也成了交错的城市时空:个人的日常生活、瞬间游移的行人,以及巨大的新建筑。
城市空间不断的在扩张。摩天大楼的不断侵入城市、越来越高,成了城市新的图腾,这些大楼只会更突兀、更惊人。这场竞争不是只是人和城市的,更是城市和未来的竞争。
对于那些没来过中国的人,可能认为这些照片太疯狂了,不过对于国人来说,这也许司空见惯了。"图腾Totems"抓住了在上海的日常生活的细节,脱离了摄影题材上的宏大叙事。
每张照片中,均有一位劳动者拉着一车货物——可能是鞋盒、柜子、箱子、玩具、废品、椅子…… Alain的镜头聚焦的是终日乾乾的个体劳动者,从中国各地来到上海的农民工。他们的身影在身后堆叠的"中国制造"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他们的倒影却在烈日中显得格外厚重。Delorme以带着幽默和诗意的眼光看待这些搬运工——既是英雄,也是蚂蚁。
Alain Delorme 网站:http://www.alaindelorme.com/
来源: http://fotomen.cn/2011/08/totems/1/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2384/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三轮帝——中国式图腾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08/11, 09:0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欢迎网友投稿、推荐文章。
萝卜网官方论坛"第八区"公测进行中!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 ||||
狼的出世哲学 | 中国式扫黄造就多少小姐 | 中国式单身公寓 | 中国式看客,中国的悲哀 | 中国式英语 |
无觅 |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 admin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天朝, 感性, 时政, 特色, 转载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